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历史军事>我在明末当倒爷> 第91章 战争从未远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章 战争从未远离(1 / 3)

经历此次突变,大西军军力损耗极为严重,原本张献忠本部人马就有十二万人,再加上四将军合计有兵马三十多万,凤凰山下混战折损的最多,定北将军艾能奇的人马也受了不小的损失,若不是李定国支援及时,恐怕也比孙可望好不到哪儿去。

兵马折损最严重的当数孙可望和刘文秀,二人虽然努力收拢人马,但目前有战力的人马也就两万左右。

并非大西军不能打,实在是他们的衣服死的太突然了,军心打乱之下根本来不及反应和调配,四将军中,目前当属李定国的兵力最多,足有精锐五万多人。

大西军编制中的四十八营均为野战军,虽然号称有兵马五十万,但其中三分之一皆是守备军,说白了就是负责守城的,这些兵战力参差不齐,受个城还算凑合,打野战也只能打打顺风仗,经历此次剧变,守备军算是全白瞎了,如今四将军手里的兵马加一块仍有超过十万人。

只是由于刚刚经历惨败,再加上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突然死去,士气尤其低落。

“陕西是去不成了,成都已然被陛下焚毁,周围的百姓视我等如仇寇,为今之计当如何?老二老三你们来说说。”孙可望坐在首位上对三人道,即便军队损失很严重,但他毕竟是张献忠名义上的长子,不论从官职上还是年龄上,都掌控着主导地位。

但即便如此,孙可望说话也显得比平时客气了许多,没办法,在这混乱的年月,谁的拳头更硬说话才更有底气。

“我都听大哥的,如今军心涣散,我们四兄弟更应该团结一心,方能渡过此劫。”李定国只是沉吟了片刻便第一个开口道。

这让孙可望很是诧异,他向来与李定国不是很对付,之前在张献忠面前也多次发生争执,而现在李定国的军力保存的最多,他本以为对方会仗着人多势众夺他的权,但李定国却并没有。

“老三说的对,为今之计是我等必须尽快摆脱阿济格,陕西去不成,四川也无我等立锥之地,朝廷见我等损兵折马自不如先前般客套,为今之计我等只有贵州一途。”刘文秀仔细琢磨了一下对众人道。

对于大西军的出路,其实早在张献忠还在成都时他们就商议过,既然不想在四川,要么就出川去陕西老家,不仅熟识地形,还有人和可守,要么就是从四川入贵州,贵州不如四川富庶,但山林更多,更利于防守,而且朝廷对那里的统治也很薄弱,几乎没有多余的兵力驻扎,只要他们十万大军过去,定能有个立足之地。

按常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张献忠突然被杀,大西军士气很低落,现在最紧要的应当是选个新君出来以安军心,但是几个人都很理智的没有一个人提出来。

即使现在都很和气,可一旦谁先表露出来要接替新君的事,只会让他们内部更加的紊乱。

“可是三位哥哥,咱义父死的憋屈,咱就这么仓皇逃去,俺心里头憋屈。”艾能奇见三位哥哥商议好了转进的事,突然悲从中来,咧着嘴一边哭一边对孙可望三人道

孙可望见状也皱了皱眉头,他们四兄弟里,就数艾能奇最是没头没脑,虽然在战场上勇猛的紧,但平日里商议大事也都是听他们义父,或者附和他们的主意,向来鲜少说自己的意见,可如今他们三个都喊着转进,说是转进,其实不就是逃跑,这几乎等于是放弃了为张献忠复仇,这在伦理上让几人多少有些愧疚。

“老四,义父的仇我等自不敢忘,可如今鞑子兵锋正盛,咱们刚经受大败士气低落,即便与鞑子死磕,也讨不到好去,不若先稳扎稳打,待大军恢复元气,再去复仇也未尝晚矣。”刘文秀安抚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可望也看着艾能奇,十分坚定的道。

艾能奇还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李定国除却刚开始说了自己的意见后,也并未多说,四人就这么安静的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便各自回营。

当天晚上,李定国又拿出笔墨来给刘寒写信,经历凤凰山之败,李定国越来越觉得局势在按着刘寒信中所说的方向发展,譬如大西军有兵马四五十万,虽说将近一半是没什么战力的守城兵,但却是实打实的兵力,不论是建虏还是大明朝廷,想入川都得掂量掂量。

可没想到只凤凰山一役,他们就损失了无数兵马钱粮,守城的常备兵也皆是望风而降,情势急转直下的令人发指,这与刘寒之前所预言的事全部吻合,李定国现在是真的相信刘寒是个奇人,所以此时他更想听听刘寒的意见。

转进贵州的想法是不错,但却也远离了中原大地,即便能暂时保存实力,但想积攒力量打反击,却也更加困难,毕竟没有湖广和四川这等富庶之地的鞑子他们都打不过,假以时日,鞑子稳定了湖广和四川的统治,他们这些窝在穷乡僻壤的人又如何打的过?

‘刘兄,见字如面。

凤凰山一役,义父殒命,我大西损兵折将……

今欲过重庆、遵义而入贵州,以图休养生息……

……’

当刘寒收到这封信时,正在城外的一处无敌地带打手枪,哦,是字面意思的打手枪。

经过一年时间的卧薪尝胆,如今的邻水军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