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家!老家!(1 / 2)

张少武一进张家店村,就将空间里的红薯面布袋拿了出来。

手里还提着那只老母鸡,跟最后一斤的猪肉。

他也不怕爷爷奶奶找自己老爹对账,张耀宗自从进了四九城,也不常回来。

“少武哥。”

“少武哥···哥哥哥哥。”

张少武眼前是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个十一二岁,另外一个七八岁。

俩孩子看着他很亲昵,张少武凭着原主的记忆,叫出了俩孩子的名字。

“少强,少国。”

他们家的孩子,都是“少”字辈,老一辈的人讲究一个传承。

只要出去了,别人一喊,就知道是一家子。

大点的孩子叫少强,浑身穿着的也是打补丁的单薄衣裳。

年纪小的少国可没这个待遇,身上套了三层面粉袋子,是用针线改过的。

张少强伸手想替张少武提面袋子,“少强,你太瘦了,等你长大再帮我干活。”

张少强咧嘴笑着,又去拿老母鸡,然后背在身后。

“大哥,别看我瘦,我有劲儿着呢。”

“今年犁地,都是我跟我爸拉犁,让少国在后面平地。”

张少武也种过地,知道他说的犁地跟平地的意思。

现在的农村都是一个公社,十几个大队,每天挣工分,到年底能换钱。

一个成年的劳力是十三工分左右,得看干什么活。

上山拉石头铺路修堤坝,出力多工分就多。

要是遇上出工浇地的,那就相对少,也不是自家的地,水泵一开,找个阴凉地就睡觉去了。

张少武跟着俩堂兄弟,踩着田埂,朝着村子里面走着。

村口老榆树下面,因为太阳好,有人搬着凳子在晒暖,还有打盹的。

村口的人看着张少武手里拿着的母鸡跟肉,眼神都亮了。

“是不是张顺家的大孙子。”村口的老太太问着。

旁边的老头点着头:“咱村就张顺的儿子在四九城,人家有正式工作。”

“多好的猪肉啊!这要是包一顿饺子,能香哭了我。”有人顺着张少武的身影儿,一直进了村。

张家店村的张家人十有八九,有一两户外姓的,住在村子最外面。

由于张少武的父亲在四九城是正式工人,所以这个大队的书记,就是他二叔。

当然,就算张少武的二叔是大队书记,除了工作轻松一点,该挨饿的时候也得挨饿。

在计划经济时代,没多少特殊的人,除非是大院子弟。

“爷,奶!你们快出来啊,看谁来了。”张少强刚进一处院子,就喊了起来。

张家店村的房子,多数都是土坯房,下面的地基用的青砖垒。

家家户户都差不多,他家这户院儿,就住了他爷跟他二叔。

有人掀开门帘,从屋里走出两位六十出头的老人,老人一脸慈祥的看着张少武。

“大孙子,你一个人回来的吗。”?

张少武点着头,道:“爷!我爸工作忙,最近脱不开身。”

他说着提着小袋子红薯面,还有一斤猪肉跟母鸡,进了屋。

屋里是土面的地,土面的墙,因为窗户低,采光并不算好。

除非到了大中午,屋里的光线能好点。

奶奶看着张少武,眼泪扑簌簌的就出来了。

“大孙儿,奶想你啊。”

张少武抱了一下奶奶,堆笑说道:“奶!我也挂念着您呢。”

“我爸得上班,实在是没时间,让我回来看看您两位。”

两位老人点着头,就听少强说道。

“爷,我想吃炖鸡肉。”

他刚说完,年纪小的少国也蹦着喊道。

“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奶奶撇着脸,故作生气的说道:“这老母鸡,留着下蛋。”

“真要是下不了蛋的时候,再吃了也成。”

当时在农村有个说法,养鸡不过三,超过三只就是资本主义。

所以,家里圈养一只鸡倒是可以,只不过养鸡得要饲料,还得小心喂着。

俩小孩儿看着母鸡直流口水,嘴里的唾沫都快冒出来了。

“爷,奶。”张少武又提了提手里的一斤猪肉。

“要不这肉给俩弟弟吃吧,等我参加工作,就有肉票了。”

爷爷看着那块肉,埋怨张少武说道。

“少武!我知道,你们城里富裕,有工资还有福利。”

“可咱们不过年不过节的,吃什么肉。”

“这块肉啊,放在地窖里,拿冰冻着,等过年的时候再吃。”

屋里的俩小孩儿,听着爷爷的话,顿时就没了刚才那股高兴劲儿。

“爷!我说话算话,猪肉甭留着,咱炖个肉菜,到时候我再给您送肉来。”张少武沉声说着。

爷爷想了想,又看着那块猪肉,“得!你们俩今儿沾光了,沾你大哥的光。”

“不过,这块肉分成四块,哪能一下吃完了。”

这下,俩小孩儿才开心起来。

几人说话的时候,从外面走进一个四十出头的汉子,脸庞消瘦,留着八字胡,进了屋子,看着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