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不只是天灾,更有人祸。
为什么每每王朝末年就会出现旱涝之事?
除了星辰轮转,日月更新之外。
更因为人。
好的土地,需要人去劳作。
而这劳作不单单是把土地翻一遍,然后撒上种子,施肥,除草,收获。
勘定农时,修建水渠,都是耕作的一部分。
王朝之初,朝廷重视农桑,天子亲自下田,开启一年耕作,以劝导百姓,百姓春有其地,秋有其收,自然不遗余力。
可是王朝之末,徭役赋税已经压得百姓翻不过身。
辛勤亦苦,慵懒亦苦,百姓还有何生产的积极性呢?
田地尚且荒芜,更何况之外的水渠堤坝?
天地有其脉,人不得引之,水满则溢,为涝;水却则干,为旱。
山林沼泽水洼之地,虫卵为之生,则为蝗灾,亦为疾虐。
……
贾诩虽然不是农官,但这些基本的道理确是懂得。
只是眼下,却无力改变这一切。
李傕郭汜等人习惯用牧民的方式来治理关中,这种粗犷的方式显然比不上中原的精耕细作。
关中的百姓时常受到骑兵的骚扰,也没有耕种的欲望。
而且早在一年前,他们反攻长安的时候,关中的百姓就已经逃亡汉中蜀中了。
关中很缺人。
贾诩没有和张绣解释这些,只是说道:“因为这天下缺乏一个有德之人。”
“有德之人?”
“是啊,五帝以德行治天下,及至我大汉,有文景之孝,怀民之心,得以享国日久。只可惜,传及后世子孙,多有不肖之徒,不尊有德之士,不任有才之人,故而民心尽丧,国有纷争。”
“先生这不肖之徒,说的是先帝?”
贾诩没有否认,也没有点头。
张绣想着这一年的变化,反攻长安成功之后,当初一起出兵的人都封侯拜将,身居高位,眼前这位却越发谨慎了起来。
“现在的这位陛下可以说是一位有德之人吗?我听说,近来关中多有饿死的百姓,陛下听说了之后,一直想有把府库里的粮食拿出来分发给百姓的提议。”
张绣倒是没有说错。
近一年关中的收成远远低于往年,而且今年还会再减。
饿死的,已经从偏远的小民,变成寻常人家,然后蔓延到了城内,即便是长安城内,也有许多没有存粮的百姓。
甚至是寻常小吏家,朝廷已经发不出俸禄来了。
而天子确实有赈灾的想法,不过李傕郭汜等人都不同意这么做。他们都不赞同把粮食分给这些没有用的贱民。
贾诩其实觉得李傕郭汜的反对没有意义,因为那些想要天子赈灾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意。
赈灾的粮食搬到府库外,直接就进了某些人的私人库里,真正需要的百姓拿不到一粒粮食,该饿死的还是饿死。
“要想成为一个有德之人,首先就得先成为一个有能耐的人,而弱者,没有德行可言。”
“先生这般能耐,一定是有德之人。”张绣说道。
“我?还差的远呢?”
贾诩轻轻一笑,如果一个有本事,且又不砍他的人,那一定是有德之人。
……
边柳这边,暂时回了嵩山。
在梁县经营了近两月之后,边柳准备把大帅府搬到梁县去。
但暂时还没有迁移人口的打算,只不过再有投奔的百姓,直接就安排去了梁县。
同时,一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工坊,也搬去了梁县。
只有一些非常机密的仍留在嵩山,同时还在嵩山南北,各保留一座军营。
这日,边柳正在嵩山的田间巡查,因为“白面书生”巡查后汇报,田间多了许多蝗虫。
这自然不是一件小事。
眼下庄稼苗刚刚长出不久,几只蝗虫一啃咬,一年的辛勤就白费了。
边柳亲自巡查了一番,发现这里的蝗虫个头都很大。
这说明,这些蝗虫是从别处蔓延过来的。
这时候,曹清河匆忙赶来,此时的她已经换成了妇人装扮。
在边柳回到嵩山,狠狠教训了她一番之后,她倒是本分了许多。
她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自然是曹操派人送来的。
信中写到,说兖州出现大范围的蝗灾,询问这边是否有应对的方法。
看到信中所写,兖州的蝗灾已经厉害到,啃食家畜甚至生人的地步,边柳有些不寒而栗。
相比于兖州,嵩山这边倒只是些许麻烦了。
半日后,边柳派出去的人也赶了回来,这批蝗虫正是从兖州那边蔓延过来的。
想到兖州经过连续战乱,郭嘉等人也没有意外。
“你们怎么看?”
“大帅先前和我们提过‘生态’一词,我觉得这其中定然有因为战乱频发,导致生态从利于人变成了利于蝗虫,所以才有蝗虫成灾。”
“哦,奉孝之言倒是颇为新奇,不知这‘生态’一次作何解释?”说话的是司马徽。
自从边柳让他制定嫁娶礼法之后,这老头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