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想了一会说道:“大帅,我觉得袁绍若来,对我们利远大于弊!”
闻听此言,边柳十分的高兴,倒不是为郭嘉的智慧,而是他用了“我们”这个词!
“哦,奉孝试言之!”
“喏!”郭嘉拱手道:“袁绍遣使,或文或武,大帅心系百姓,定然不会被区区几句言语给动摇心智;若是派遣武将,轘辕百峰千山,没有十万大军恐怕奈何不了我等,而袁绍若是真派出十万大军,恐怕连冀州都保不住。而且——”
郭嘉说到这停顿了一下,边柳心领神会。
世人一定会对他的身份有所怀疑,但是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名满天下,他派人来“请”天子,就是对天子身份最好的肯定。
退一万步来讲,袁绍派人来,也可以将天下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权力这种东西,要么来自于自身的力量,要么来自于他人的认可。
东汉两百年里,京都也不过七八万军队,单靠力量是无法维持住十三州之地的,所以还得依靠百姓的敬畏之心。
边柳这边,也需要提醒一下天下人,他还活着,而且活的好好的。
“而且袁绍兵精粮足,既然来了,恐不能空手而来吧?”边柳接过话茬。
“大帅说的极是,如今袁绍实力,远非我们可比,可我们要给他找麻烦,却也不是难事,单单给公孙瓒送去一份大义,就够他吃一壶的了。
袁绍此番派人,索要之物,除了人,大帅大可以大方给他,然后他总得大方的进贡一些钱粮不是?”
袁绍此时要说粮食富裕也没有达到,边柳甚至听说,他和公孙瓒对战的时候缺乏粮食,结果大军采食桑葚为食。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袁绍但凡从指甲缝里流出一点,都够边柳这么点人吃的了。
“奉孝觉得袁绍此番若是派兵,会出多少人?”
“千人以上,但绝不超过两千!”郭嘉坚定的说道。
边柳点了点头,然后让人去通知张辽。
“那奉孝觉得,袁绍想要什么,我们又能从他手里得到多少呢?”
“袁绍已经得到了冀州牧,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大将军一职,除此之外,就是一封讨伐不臣的诏书。
至于钱粮呢,我建议大帅向袁绍索取粮草十万石。”
“哦,袁绍拿的出来?”
“当然拿不出来,到时候大帅就可以趁机索要别的了。冀州地大物博,才学之士众多,留在袁绍手中只是浪费,若能跟随大帅,可谓是良禽得遇良木,良臣得遇明主!”
“哈哈哈哈!”边柳不由得笑了出来,“奉孝啊奉孝,你才如此年纪,怎么这般奸诈,句句都说到本帅的心里去了呢?想来冀州才人众多,也无出奉孝之右者。”
“多谢大帅夸奖!不过冀州才学之士众多,田丰沮授审配等皆胜臣数倍!”
“本帅断断不信!”边柳摆了摆手,他自然知道这是文人的谦虚之词。不过这几人还真与郭嘉各有所长,当然,郭嘉所说的这些人,袁绍是断断不会放任离开的。
郭嘉只当是大帅对他的褒奖,也没有辩驳,接着边柳又询问了一些唐璟在邺城的见闻,一是城市治理,探查一下袁绍的治政;二是百姓的衣食,了解袁绍麾下百姓的现状。其中也稍稍关心了下皇后的情况,表现出了刘辩该有的样子。
听到唐璟的说辞,边柳心想着,其实袁绍也不容易,河北现在这个烂摊子,袁绍也得收拾好久,历史上,袁绍刚刚平定河北,就被逼与曹操官渡决战。
有人说,袁绍但凡只听一人的就可以大破曹操。可事实上的情况是,袁绍无论听谁的都大概率失败,是因为他身边的不是一群谋士,而是一方方势力代表,内部不和,他前脚刚刚出征,后脚就有人唱衰。这表明无论他怎么做,内部都有人掣肘,如此,又怎么能轻易取得胜利呢?
袁绍的做法看似每个人的都听一点,实际上,则是在中和各方面的势力,勉强维持内部没有分裂。
相比起来,曹操前期虽然下手狠辣,可是壮士断腕,内部权力却紧紧抓在手里。虽然表面实力不如袁绍,但是胜在短小精悍。
不过边柳可没有可怜袁绍的意思,听到唐璟说邺城世家子弟衣着华丽,百姓却衣不遮体时,他忿忿的说道:“袁绍自持四世三公,空有仁爱之名,却不知体恤百姓,骄纵士族,欺压百姓,这样的人注定会失败。”
郭嘉是跟随荀彧去过邺城的,他附和道:“袁绍好虚名,只重视繁文缛节,是非混淆,政失于宽,总有累世之资,也很快便会油尽灯枯。”
边柳心想,难道郭嘉这么快就要弄出“君有十胜,绍有十败”了?
就在这时,张辽匆匆赶到。
“末将张辽,拜见大帅!”
“文远请起,都说了平日相见,无需如此大礼!”边柳示意道。
张辽面色一松,没有多言,起身后便问道:“不知大帅召臣,可是有仗要打?”
“张将军真乃绝世勇将也,恐怕是些许日子没有出手,手痒难耐了吧?”郭嘉笑着说道。
张辽知道郭嘉虽然年轻,却深得大帅信任,于是连忙说道:“先生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