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 7 月,炎炎夏日下的华夏大地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岛国在边境的军事活动愈发频繁,小规模的摩擦不断升级,联盟军队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在东北边境的屯兵点,联盟士兵们顶着烈日坚守岗位。他们每日进行严格的巡逻与侦察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丝敌军异动的迹象。“兄弟们,这段时间绝不能放松,岛国鬼子肯定在谋划着什么大动作,我们要守好这片土地!” 一位排长对士兵们严肃地说道。士兵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决然。
7 月下旬,岛国军队开始在东北边境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演习区域不断逼近联盟控制区,甚至多次出现故意越界挑衅的行为。联盟军队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向岛国提出严正抗议,要求其立即停止挑衅行为;另一方面,紧急增派兵力至边境地区,加强防御力量。然而,岛国对联盟的抗议置若罔闻,继续我行我素,战争的火药味在东北边境愈发浓烈。
进入 8 月,局势愈发紧张到了极点。联盟情报部门不断传来消息,显示岛国正在秘密集结更多的兵力和物资,有迹象表明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爆发。联盟军事指挥层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策略。
“从目前的情报来看,岛国很可能会对我们发动突然袭击,目标或许是我们在东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我们必须尽快完善防御部署,同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一位高级将领面色凝重地说道。
于是,联盟军队开始在东北的战略要地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挖掘战壕、设置铁丝网、布置地雷阵等。同时,将部分主力部队隐蔽在关键位置,准备在敌军来袭时给予其沉重打击。后方的民众也被动员起来,协助军队运输物资、修筑临时避难所等。
然而,1931 年 9 月 18 日,这一黑暗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临了。当晚,岛国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联盟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 事变爆发。
事变发生时,联盟东北军虽有一定的兵力优势,但由于事发突然且当时奉行 “不抵抗政策”,导致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北大营的防御迅速被突破。许多士兵在睡梦中被惊醒,仓促应战,却因指挥混乱和装备劣势而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怎么回事?日军怎么突然打过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击?” 一位年轻的士兵满脸愤怒与困惑地喊道。
在日军的攻击下,沈阳城很快沦陷。随后,日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向东北三省的其他地区扩张。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周密的作战计划,在短短数月内,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的大片土地,并扶持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 “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中国东北三省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
这一时期,联盟内部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与反思之中。民众对 “不抵抗政策” 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怒,各地纷纷举行抗议活动,要求联盟政府改变策略,坚决抵抗日军侵略。知识界和舆论界也掀起了一股抗日救亡的热潮,众多爱国人士通过报纸、杂志、演讲等形式,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军。
在国际上,联盟的外交使团四处奔走,向国际社会揭露岛国的侵略行径,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然而,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各国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多只是对岛国进行了口头谴责,并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制止日军的侵略。
面对如此危局,联盟内部一些爱国将领和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团结全国民众,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一些地方势力和民间武装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东北的山林、乡村等地开展游击战,对日军进行袭扰和打击,尽管这些抵抗力量相对薄弱,但他们的行动却点燃了东北人民抗日的星星之火,为日后更为广泛和激烈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