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其他类型>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第七十七章 御赐牌匾,朱元璋亲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御赐牌匾,朱元璋亲笔!(1 / 3)

“开海?”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寒了下来。

“为何谈及开海?”

大明是个禁海的国家,起码在此时的的洪武年间,是一直有“片板不许入海”的海禁的。

而且这道禁海令,还是朱元璋这位大明皇帝亲自于洪武初年颁布。

此时曹玮忽然提到开海,无异于在质疑朱元璋,令他心中不悦。

曹玮感受到了朱元璋语气的冷淡,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陛下息怒,草民并非是在此无端生事,而是因为开海对于大明确实有多种益处。”

“陛下忧心国库开支难以为继铺设轨道,然而开海通商便可获得巨大利益,陛下应当知道,我中原的丝绸瓷器在海外各国都是千金难求之物,但在国内却只能说是平平。”

“只要开通海贸,商人们出海贸易,轻易就能赚取大量利润,到时朝廷的税收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光此一点,大明就有了开海的理由。”

“除此之外,草民早年间曾遇到一位云游四海的高人,他行走世界各地,见过海外各种高产作物,有土豆、红薯、玉米等粮食亩产可高产达千斤!”

“如此高产之神粮,大明理当引进国内,大力推广,以保天下黎民再也不受饥寒之苦。”

朱元璋有些发愣,

“你说什么?亩产千斤的粮食?”

曹玮信誓旦旦的点头,“正是!”

朱元璋不说话了。

若只看商人经商,朱元璋完全可以不在乎那点增长的税收,因为他不想看到那些商人做大。

战乱之时,曾经有盐商借着政策的口子大肆捞钱,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这些盐商在富足了之后,却不做人事,整日恶意哄抬盐价,榨取百姓的血汗钱,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还是在朱元璋一直刻意打压商业提倡农业发展的情况下。

如果开海鼓励商人海贸,会不会又养出另一个势大的商人团体?

朱元璋穷苦出身,看不得这些富商得意,就算不去提升什么国库税收,也绝对不想看到商人们得意。

可粮食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在立国之后,十分重视农业之根本,制定国策,设立营田司、屯田部,鼓励百姓垦荒。

然而就是这样大力发展农业,大明的粮食还是不够吃。

朱元璋在位期间,在大明各個不同地方共免租赋四十九次,而地方遇灾,朝廷出粮组织救济也有二十五次。

这个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但大明却从来都不缺少流民之众,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粮食不够吃!

朱元璋这个马上皇帝,在大明开国之后,用兵都变得谨慎起来,和漠北的北元打了整整二十多年!

不是朱元璋手里没有足够的兵力去覆灭北元,而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去支撑军队的士兵们消耗。

行军打仗打的是钱,说白了打的还是粮食。

如果大明有足够多的粮食,朱元璋绝对不会容忍北元蛮子一直蹦跶,早就挥兵直指北元老巢!

说到底,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

曹玮说开海能提升大明经济,这一点朱元璋可以不在乎,反正现在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了,自开国之后,大明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可关乎农业粮食发展,朱元璋就无法视而不见了。

亩产高达千斤的粮食……

这正是大明需要的东西!

曹玮看得出来,朱元璋开始犹豫了,他在犹豫要不要重开海禁。

事到如今,曹玮也不介意再下一剂猛药!

“陛下,那位高人还曾告诉草民,海外有着多处金矿银矿,而那些金矿银矿,至今还未被人开采,在大明海岸以东的倭国境内,就有着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银矿,可谓遍地金银!”

说完这句话,曹玮只感觉朱元璋的眸子骤然亮了起来。

“此话当真?”

曹玮说的这些终究只是他听来的,朱元璋不由得怀疑其真实性。

但只有曹玮自己知道,哪里有什么世外高人,那只是他的一个借口,否则自己一个农夫,从未出过海却能知道海外之事,未免太过离奇。

“陛下明鉴,至今为止,草民所研造的齿轮组滑轮组、蒸汽机、火车,这些奇物的理论知识都是那位高人所传,到现在也都一一成真,料想他所说的关于海外之事,只真不假!”

朱元璋点了点头,曹英在给他的信中曾经提到过,曹玮不止一次跟曹英说过那个世外高人,如今看来,多半是真的。

那也就是说,海外真的有亩产千斤的粮食!真的有取之不竭的金矿银矿!

朱元璋重重的舒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他真的要重新思量开海的问题了。

那些亩产千斤粮食,那些取之不尽的金矿银矿,放在海外蛮夷的手中实在是暴遣天物!

应当通通归于大明!

但……开海一事如何提起?

朱元璋是大明的皇帝,一言九鼎,当初禁海令就是他颁布的,如今再要开海,岂不是出尔反尔?

……

曹玮从皇城出来的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