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是怎么知道的?”
御书房里,李二话音刚落,李秋便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按理来说,朱老六在研究出延时引信之后,第一个便是派人跟李秋汇报,李二又是怎么知道这个信息的?
看着李秋一脸狐疑的模样,李二先是招了招手把李秋叫到自己跟前,随即指了指一个装着信封的黑匣子笑了起来。
看到那个黑匣子,李秋恍然大悟。
“原来阿翁在火药作坊里也安插了内卫!”
李秋十分清楚,那个黑匣子便是李二平时用来存放内卫呈奏上来的密折的。
造纸作坊事关朝廷机密,李二会安插几个内卫进去倒也非常正常,而真正让李秋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大唐内卫的工作效率居然已经如此之高了!
要知道,从李秋被火药作坊的人叫去,到来到皇宫,这中间总共也就是几个时辰的功夫啊!
“这也多亏了高统领了!”
看着李秋惊诧的模样,李二满意地点点头。
原来,自从高敏英接受内卫之后,在李二的授意下,内卫又扩充了不少人手,因此相比过去而言,内卫收集情报的效率也比之前高了不少。
而高敏英作为从高句丽来的降将,他在大唐并没有什么根基,作为朝廷的孤臣,自然是对李二唯命是从。
而从李二的表情上来看,他显然也是对高敏英自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
当然了,虽然李二在李秋进宫之前已经了解到延时炮弹研究成功的消息,但李二得到的也只是一封秘折而已,对于延时炮弹是如何实现的,秘折中却是并没有提起。
当着李二的面,李秋当然也没有卖关子,当即便从怀里把从火药作坊带来的延时引信递到李二手里,并详细地跟李二讲解了一番其中的原理。
“想不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就是制作掩饰炮弹的关键啊!”
在弄明白延时引信的原理之后,李二缓缓点了点头,随即立马叫来一个宫人吩咐道。
“传朕旨意,立刻从朕的私库里调拨出二百两银子出来!”
说着,李二还转头问了李秋一嘴。
“哎,对了,那个工匠叫什么来着?”
“朱老六!”
“哦对,就是那个朱老六,秘折上应该提过来着!”
李二笑着敲了敲自己的脑壳,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记忆力和年轻的时候是没法比了。
随后,等宫人将一百两银子拿来之后,李二便把那一包沉甸甸的银子塞到了李秋手上,并嘱咐道。
“小阿瞒啊,你一会儿再辛苦一趟,回去把这些银子交到那个朱老六的手上,记住一定要是你亲自交到他的手上!”
李二故意将亲自两个字说得很重。
李秋自然也明白李二的顾虑,立马郑重地朝李二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亲手将银子送到。
不过李秋却没有立马离开,而是被李秋拉回来接着商量起关于建立火器部队的事情来。
随着木管延时引信的成功发明,大唐的火炮已经具有了非常客观的杀伤力,而就在研究延时炮弹的几个月里,火药作坊的工匠们顺便也把大唐的第一把火铳也给弄出来了。
这下,大唐算是彻底拥有了组建火器部队的资本。
当然了,由于火药作坊的规模还很小,火器的产量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因此大唐的第一批火器部队的规模,便被李二限制到只有八百人。
对于李二的这个决定,李秋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毕竟火器这种东西,操作起来是有一定门槛的,想要训练出一批熟练操作火器的士兵,的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讨论谁来带领这批火器部队的时候,李秋和李二却没了主意。
大唐的猛将自然是不少,但除了正在西边跟吐蕃打仗的李勣之外,都没有使用火器的经验。
李勣作为大唐的国公,让他只带八百人肯定是屈才了!
可除了他之外,还有谁能够带领这批人呢?
一时间,李二陷入了沉思。
半晌之后,看着同样低头沉思的李秋,李二忽然眼前一亮。
“小阿瞒,我看这件事可以交给你!”
“啊?”
面对李二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李秋的嘴巴长得老大。
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当将领,这李二是在开什么玩笑?
可李二严肃的神情却告诉李秋,他的的确确就是这么想的。
“可是阿翁啊,我还是个孩子啊!”
作为一个男人,李秋虽然对上阵杀敌这种事情心生向往,但一想到自己目前这具躯体的年龄,却还是感到一丝力不从心。
且不说他一个六岁的小孩能不能指挥得动那些军士,就光是大唐军将穿得铠甲,恐怕都没有李秋能船上的吧?
到时候,难道李秋就穿着常服去军营里指挥那八百人吗?
可对于李秋的顾虑,李二却是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
“年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朕的小阿瞒天生神力,区区八百人有什么带不了的?再说了,朕又没说让你现在就去带兵,别看火器部队只有八百人,但朕要把这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