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霆渊面沉似水,缓缓地将手中那柄染血的长剑收回。
他轻轻一抖剑身,猩红的血液如雨点般洒落地面,溅起一朵朵微小而触目惊心的血花。
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此刻更是如同寒潭一般,冰冷而幽暗,直直地盯着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世家之人。
“哼!我的耐心向来有限得很。”
傅霆渊的声音仿佛来自九幽地狱,带着无尽的威压与寒意。
“你们最好日夜祈祷,千万别再让我抓住任何把柄。否则,这所谓的世家也没必要继续存留于世了。”
说罢,他转身拂袖而去,只留下一个令人胆寒的背影和那句犹如诅咒般的警告在空中回荡。
随着一声威严的“退朝”响起,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大臣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惹恼这位冷酷无情的帝王。
退朝之后,傅霆渊并未返回后宫歇息,而是径直来到了御书房。
早已有数位将军在此恭候多时,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待傅霆渊坐稳龙椅后,他微微抬眼扫视了一下下方的诸位将军,然后沉声说道。
“如今南方战事已然平定,但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乃是乾元王朝内部的乱局……”
众人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地商议着如何去改变这个已然腐朽不堪的王朝。
他们皆是跟随傅霆渊一路浴血奋战、从临江城一步步打拼而来的勇士,对傅霆渊可谓忠心耿耿,是其最为信赖的心腹。
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这些将领们虽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但对于治国理政之道却犹如门外汉一般,一无所知。
傅霆渊深知要想让王朝重新焕发生机,必须广纳贤才,做到唯才是用。
可现实却残酷无比,那些出身贫寒的有识之士皆受到世家大族的重重打压,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即便今日他大开杀戒,将众多权贵斩于刀下,但当需要重新推举官员来填补空缺时,登上高位的依旧是世家子弟。
毕竟,世家的势力盘根错节,仅凭他一人之力,无论怎样杀戮,也难以将其一网打尽。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傅霆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神明此前提及的科举制实乃良策啊。”一位大臣恭敬地抱拳说道。
“没错,陛下。想当初神明恩赐之典籍里便有对这科举制度的详述。若能将其在我朝大力推行开来,定可为王朝广纳贤才呐!”另一位大臣连忙附和道。
此时,站在一旁的军师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诸位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朝堂之上各成派系,而那些世家大族更是只推举自家之人入朝为官。如此一来,朝廷上下尽被这些世家势力所掌控。”
有人长叹一声,接着说道:“即便咱们诛杀再多世家子弟,恐亦难以扭转当前这错综复杂的局势。故而,要想彻底打破僵局,还需从根源处着手解决才行。”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目光齐齐望向龙椅上的皇帝。只见皇帝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朕决意依卿等所言,借助科举制度,遴选出真正能够为我朝效力、为百姓谋福祉的可用之才。如此一来,便可逐步削弱世家大族在朝堂中的影响力,重振朝纲!”
在大力推举并着手实施科举制度的漫长进程之中,倘若那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胆敢从中作梗、横加阻拦。
那么等待他们的结局唯有死路一条——杀无赦!
傅霆渊虽眼下缺少能为其出谋划策的得力文臣相助,但他所掌握的一众骁勇善战之武将却不在少数。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不识时务之人,傅霆渊向来不会心慈手软,该杀则杀,绝不姑息。
毕竟,在他看来,任何一场伟大的变革都绝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踏着无数的鲜血和累累白骨,方能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来。
科举制度这项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举措,最终交由军师以及三位威名赫赫的将军共同负责全力推行落实。
要知道,如今这位深得傅霆渊信赖倚重的军师已然官拜右相高位,乃是众多武将群体当中绝无仅有的智谋之士。
平日里,傅霆渊处理军政大事时,多数情况下都会与这位足智多谋的右相仔细商议斟酌。
而此次关乎国家未来人才选拔大计的科举制度推行一事,傅霆渊更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全权交予右相操办。
并坚信以右相之才能谋略,定能有条不紊、万无一失地将此事妥善处理好。
当天下午,傅霆渊又主动联系上了陆清止。
距离陆清止的手机摔碎快过去了一个月,而在这期间小客服也没有要继续上线的意思。
所以他们现在还是只能用小镜子交流。
陆清止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见过傅霆渊了,只能从傅霆渊的口中了解到,如今的乾元王朝正在经历一项变革。
【清止,有关于科举制度的详细资料,可以帮忙找一份给我吗?】
傅霆渊还需要大量的资料,不仅要将这个政策推行下去,还要将这个政策无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