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殿之上,百官云集。胤祉高坐龙椅,神色庄重。
“诸位爱卿,朕有一事欲与尔等商议。”胤祉开口道,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众臣皆屏息聆听。
“朕欲在军中选出五万精兵,建立锦衣卫。”胤祉目光扫视群臣,继续说道,“此锦衣卫将为朕之耳目,负责搜集情报、监察军纪、护卫宫廷安全。”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有大臣立刻出列,拱手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五万精兵之调动,非同小可,且新立一军,诸多事宜繁杂,恐生变故。”
又有大臣附和道:“陛下,锦衣卫权柄重大,若把控不当,易滋生祸端。”
但也有大臣表示支持:“陛下圣明,如今局势复杂,建立锦衣卫或可加强朝廷掌控之力。”
朝堂之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胤祉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思考着群臣的意见。
朝堂之上,胤祉神色肃穆,郑重宣布:“锦衣卫由国师弃凡仁统领。锦衣卫隶属皇权,监察百官,有先斩后奏职权。”
此令一出,满朝皆惊。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有人面露忧色,有人暗自沉思,还有人忍不住上前谏言。
一位老臣急忙跪地,声音颤抖道:“陛下,此举恐引朝局动荡。锦衣卫权柄过重,若行使不当,极易造成冤假错案,危害朝廷根基啊!”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说道:“陛下,监察百官之事,向来有规有矩,如今赋予锦衣卫如此大的权力,恐打破平衡,引发混乱。”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选择支持胤祉的决定。
“陛下圣明,如今朝中有奸佞之徒,正需锦衣卫这样的利器来肃清纲纪。”
“国师德高望重,由他统领锦衣卫,定能公正执法,为陛下分忧。”
朝堂上争论不休,气氛紧张而凝重。胤祉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不为所动。他深知建立锦衣卫的必要性,也坚信在弃凡仁的统领下,能够整顿朝纲,开创一番清明的局面。
朝堂之上,辅相娄敬之向前一步,昂首挺胸,义正言辞道:“不贪不乱职权,又怎会怕锦衣卫?”
其声洪亮,响彻朝堂,众臣皆为之一震。娄敬之目光炯炯,直视胤祉,继续说道:“陛下欲立锦衣卫,本为稳固朝纲。然若百官皆清正廉洁,恪尽职守,行光明磊落之事,又何惧锦衣卫之监察?反之,若心中有鬼,妄图以权谋私,那才应惧怕这监察之权。”
他环顾四周,看到不少大臣神色复杂,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愤然。娄敬之毫不在意,接着说道:“臣愿以身作则,接受任何公正之监察,也望诸位同僚能自省自律,为朝廷尽心尽力,而非担忧锦衣卫之职权。”
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众人皆在思考娄敬之这番话的深意。
朝堂之上,胤祉目光坚定,声音沉稳有力:“朕有意推行科举,建设书院,以广纳天下贤才,兴国安邦。”
众臣听闻,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大臣出列,拱手说道:“陛下,科举选才,自古未有,此举恐颠覆旧制,引发诸多争议。”
胤祉微微皱眉,回道:“正因旧制有缺,才需变革。科举可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让更多有识之士为朝廷效力。”
又有大臣说道:“陛下,建设书院耗费甚巨,且师资何来?”
胤祉从容应答:“朕愿拨国库之银,全力支持。至于师资,可广邀天下鸿儒,亦可培养新秀。”
这时,有大臣表示赞同:“陛下圣明,科举与书院若能施行得当,必能为国家培养众多栋梁之才,造福社稷。”
胤祉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关乎国家未来,还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襄盛举。”
朝堂之上,胤祉目光炯炯,看向辅相,郑重说道:“此事交由辅相担任。”
辅相娄敬之闻言,赶忙出列,跪地领旨:“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胤祉微微点头,神色严肃:“科举之制,关乎人才选拔,乃国之根本;书院建设,关乎教育兴邦,是长远之计。辅相需谨慎行事,周全规划,务必使这两件大事得以顺利推行。”
娄敬之恭声道:“臣明白其中利害,自当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定当制定详尽之方案,广泛征求贤能之士的建议,确保万无一失。”
众臣皆望向娄敬之,深知其肩负重任。
胤祉再次强调:“望辅相不负朕望,早日促成科举与书院之盛举,为我朝繁荣昌盛奠定基石。”
娄敬之重重叩头:“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风和日丽,胤祉带着辅相娄敬之踏上了前往鬼谷的路途。一路上,青山绿水相伴,鸟鸣声清脆悦耳,但二人的心情却略显凝重。
胤祉骑在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对娄敬之说道:“此次接弃凡仁先生出山,关乎社稷大业,切不可有半分疏忽。”
娄敬之连连点头,应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谨慎行事。”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鬼谷入口。谷中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胤祉与娄敬之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终于来到了弃凡仁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