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变了味,有的人进去了而出来时却是脱胎换骨,有的人进去了,却难以出来了。这就是江湖,一个大染缸,一个叫人爱恨交织的多彩世界。
而那看似法外之地的舟山岛上,却是生活着一批武林豪客。后来亳州王的军马前来岛上,笃风弥雷插手驱逐武林人士,致使岛上剧变,武林人士非死即伤,多数死于海岛,少数逃出了舟山。
骆金驼的死,就是个理想之国的破灭所致,一个逍遥之地的逝去,也令一个盲人老者再无求生的意志。一个舟山之地的陷落,也代表着某些人的理想的破灭,一种被现实穿破的哀伤,一种被寒冰透骨腐蚀的沉痛悼念。从舟山岛上逃出来的武林豪客,最后偷袭笃风弥雷诸人,也算是对于理想破灭时的一种挣扎与反抗,一种另类意义上的超脱。毕竟只是个暂时的梦,迟早会远去。
上天赐予每个人降临人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和发挥出来的价值,只是角度不同,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成就就各自不同
。人之为人,不可随意堕落哀愁,即是此理。
人在尘世,即容易受到尘沙惑,无名惑,见思惑的袭扰,身处凌乱的外象之中不可自拔。
如同费诗龄,佟隐,蓝颌和铁百信四人,当初争夺总镖头的位置,而逐渐由好兄弟而成为陌路人,直至佟隐死去,蓝颌铁百信成仇。这件事,即是尘缘凡事所扰,不为人所赞服,反为人所笑。
如听心般,虽然在邙山十分得志,也受到了清卓帮的庇护,可说是顺风顺水。但是听心禅师却急流勇退,一时带着幽灵部落诸女,退隐南洋,是为难得。
听心宛如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杨卓走向了光明之处,而他自己却最终淡出江湖,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这种心怀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具备的。
人如其理,不盲从于外物的牵制,不盲从于耳目的熏染,而只听从内心的安排,此为“听心”二字的真意神髓。人皆有心,多期望向善,远离群体监督时容易产生向恶的念头,唯有令自己多生善念,而驱逐自己的恶念,始成大道。听心,即冥想之思,不屈从权贵,不屈从世道,不屈从利益,是为出家人的本色。这些都符合听心的本愿,故而他不参与江北总镖局的事务,也不和其他江北寺院苟合。因而成为一股江北的清流,卓然而立。听心能够愿意协助杨卓,立足邙山,向江南发展,乃是看中了杨卓之内心,也是心念安然,听从于心,不苟同于世道,不苟合于权贵,独自清心。
杨卓能够在邙山立足,确系心虑安然,不喜争夺过高的权威和名望,本着一颗向善求安的心态,向江南发展。至于后来诸事,都验证了杨卓并无称霸天下的愿望,而是为了还武林一个太平。
杨卓其父地位不低,而杨卓却并未因此傲慢或怠惰,而是以江陵府为依托,着力向外扩展。
此为富贵者戒,亦为纨绔子弟赵成祖之辈,刘朴运之流所不能及。
杨卓其父含冤而死,而杨卓不改其志,亲自赶往咸宁阻拦亳州王大军西进。这也是英雄本色。
梅花不妒春芳艳,傲骨羡
煞雪翩翩。
沧海万年道不尽,英雄本色世间罕。
远见群山峰俏丽,近处罗烟影缠绵。
待得烟去光芒起,唯有山巅永驻颜。
江湖人物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个性的魅力,和武功的高低,也在于其人脉的扩张速度。
杨卓多次在对付敌手的时候,获得成功,也正是获得了多数高手的支持,得道多助。
而东方磔,武荫秀之流,东方厉魂辛雨鹤之辈,楚荆山楚云昭等人,以及血灵柴七月,天涯道人海角头陀,和那神机道人,尚元麟,高谆等人,他们的失败或被杀,都是因为其所行之道,多数偏颇而急躁,多行不义,故而招来了厄运,正是失道寡助。
杨卓最终可算成为了风灵名副其实的主导,自扶余到西域,自中原到江南,自东海南海,到藏边天南,自漠北到高丽,自波斯到中土,杨卓无论是为人,还是武功,智谋都成为了一代豪杰。
江湖之所以为江湖,那就是它不是一个人的世界,需要结合诸多人脉,才可以顺利成事。
诸多江湖人物各怀心腹事,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若想联合诸人成事,就要首先契合他们的共同点,进而求同存异,磨合彼此之间的棱角,方可成为天下值得尊敬的焦点人物。
杨卓从出道以来,四处游走,其经历坎坷而多坚,惊险中透着智慧,迷途中散发生机,流连中释放激情,洗礼中透着思考,沧桑中凝集真情,岁月挪移中彰显个性,这就是一个多方位的杨卓。
杨卓成为了风灵翘楚,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自然需要百般磨练,百忍可成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谁的成功可以随意做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是,此君需具备极强的应变,极强的韧性,极强的意志。
滔滔大江东流去,浪淘沙万千,仅存几尺金。这就是江湖。
当初创作此书,也是为了闲时消遣,所言之道,教化之驱,都是发诸于内心。
教化可以改变人性,可以叫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