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一对姓杜的老夫妻在新山村和青山村之间安了家,开了私塾收邻近的村中小童识字。
听说是这对夫妇是孩子都没了,才到这乡下养老的。
杜家私塾启蒙,一年就一两银子,比起县里私塾半年二两学费便宜了不少。
相近可以走读,又可以省县里一年二两的宿读费。
反正,村里人算起来是个大便宜。
所以家家户户都愿意省点口粮,送孩子去开蒙。
徐家有一个蒙童——徐成梓,这是大嫂逼着大哥在徐王氏床前跪了一晚上求来的。
至于大哥夫妻有没有给徐王氏做什么承诺,徐家人都不知道。
只知道,徐王氏花一两银子,丢了两个孩子进私塾,这其中一个还是闺女。
此事,还成了徐王氏有能耐的事迹之一,遭村里好多人妒忌。
其实,徐思雨能混到私塾蹭课,也是因为长得福气,很得杜大娘喜欢。
杜大娘是村里少有的不觉得徐思雨是祸害,只是可爱丫头的长辈。
徐思雨说是蹭杜夫子的课,很多时候都是在后院蹭杜师娘的吃喝。
……
“你?”
徐怀泽有些诧异,他妹这是怎么呢?
她好像有些变了,这落水后,难道真像哄老娘时说的要带他们往好日子过了。
“于掌柜收的糕点要有新意的,至少跟隔壁糖果铺子买得到的不一样。”
徐怀泽不想直接打击她妹,看徐思雨现在说话还平和,随便说了一个标准。
其实再细的他也不知道。
隔壁铺子?那不就是徐思浓给她买酥饼和云片糕的铺子。
这铺子她去逛过,也聊过,都是自产自销,云阳县消费力不大,他们不收别家糕点代卖。
徐思雨还发现,镇上的铺子多保守,他们开商铺,都是手里有一门手艺,需要一个出处而已。
收货转卖的,也就只有绣房,收些绣品和络子这些,还有跟她姐夫类似,卖肉、卖鸡鸭的摊子。
像酒楼这种大张旗鼓,高价求品的机会太少了。
徐思雨是真想抓住这个门路。
“三哥,那我先做一些,去给于掌柜试试?”
徐怀泽想了想,同意。
试试就试试,就算徐思雨做得不好,大不了浪费进他们的肚子里。
稍微好一点,就算于掌柜没选上,也会打个赏。
再万一,选上了……
徐怀泽又摇摇头,太好的事儿,他不敢想。
“好叻,哥,我明儿就去借杜夫子家的厨房,先做些试试。”说完,就回屋跟徐王氏歇息去了。
她今儿的表现,让徐三夫妇失了眠。
“老三,你小妹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三嫂躺在床上看着棚顶,这几天,徐思雨懂事得她都不认识了,脾气好得也不护食了,她实在不明白一个人的变化怎么这么快。
徐怀泽也这么觉得,可说不出哪里不一样了。
叹了口气,说道:“这不是从小说好的娃娃亲退了吗?可能心境变了,又经历了死里逃生,能不变吗?”
这个解释倒是不错。
“那她真有做糕点的手艺?家里可从没吃过。”三嫂心里很疑惑,不能当面问问小姑子,只能问老三了。
“我也没吃过啊,别说糕点了,她在家饭都没做过。”徐怀泽尴尬的转着身子。
其实徐怀泽跟徐思雨关系也不怎么好,没有那么亲。
他本是家中幼子,娶的媳妇儿也能干,一胎双子伤了身,本应该受到些偏爱的。
结果他儿子才出来没多久,他就多了一个妹妹。
从那以后,他儿子就没吃过好的。
还是他和媳妇儿机灵,没守着家里的地,老早让姐夫介绍了在镇上的活儿。
虽然工钱留不住,但酒楼有时会赏些剩菜,他们一家总归算能进点油水。
“睡吧。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心血来潮,等她拿出来再说了。”
……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徐思雨背着她的小挎包就出门了。
这是她去私塾的打扮。
徐成梓,全娃子看着小姑姑走得飞快,也不敢耽搁,追着往私塾跑,就怕小姑抓到他的把柄。
徐思雨先到私塾这边跟杜夫子问了好,很快就得了杜夫子的同意进了后院。
虽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杜夫子都五十好几了,他看徐思雨就是一个小女娃,相当于她孙女。
宛娘在时,说徐思雨就像他们的丹阳,天真烂漫,走路习惯仰着头,迎着朝阳,永远一副生气勃勃的样子,看着就喜人。
而宛娘走后,他家空荡荡的,白日他都在外厅教书,后院有人来闹闹也是好的。
……
进了后院,徐思雨躲进厨房,开启拼夕夕。
精致的糕点,价格很贵。
这个贵是相对于徐思雨手里只有几十个铜板说。
在回想了镇上铺子里的糕点都是长条或圆饼形状的,徐思雨选了几个造型特别的、又够钱买的。
她还把配料都背了一遍,大体说得出制作工艺的,最后选了枣泥核桃开运酥下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