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九十八章 关宁东江会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关宁东江会师(1 / 2)

吴兴嘶声力竭地作最后的争辩,问曲承恩如果他们落地吴兴的处境也未必比他强,如果他们被鞑子要挟全家能怎么办?能不在乎全家死活吗?曲承恩承认他说得对,自己在他的处境,或者也和他一样。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更要杀他家人,以后类似他一样的人,也就不会再有理由帮鞑子坑骗明军。

曲承恩说吴兴在他的处境,可以只考虑自己家人的性命,不管明军和其他辽民的性命。那他在明军参将的位置上,也就不必考虑吴兴家人的性命。吴兴也没有理由要别人考虑他家人的性命。吴兴如果只是在建虏那边,受胁迫和明军面对面厮杀,抓到他,只要投降归正,也未必会杀他,更不会株连他的家人。可是吴兴利用汉人身份骗取信任,坑害将士性命,就只能以牙还牙严惩。吴兴听到曲承恩这些话彻底瘫软在地。

东江将领重新商量作战计划,如果建虏一直龟缩在沈阳城里不出来,很难攻破,要想办法把他们引出来歼灭一部分,进一步扩大兵力优势,才有攻破沈阳的希望。易承惠提出奴尔哈赤最开始的老巢是在赫图阿拉,赫图阿拉西北方十里的鱼鹰河北,烟筒山下,离沈阳三百里就是奴尔哈赤祖陵,六代祖先都葬在那里。现在建虏都被围困在沈阳城里,可以去赫图阿拉挖坟,同时把消息放出去,就有可能引出沈阳城中的后金兵。

曲承恩说即便建虏不敢出城,把他们祖陵挖了,让皇太极回来后气急败坏,也能出一口恶气,比十万人围着沈阳没有战果好。沈世魁综合两个人的思路,决定以去捣毁建虏祖陵为由,假装撤走主力,等建虏以为大军已经离开,就可能出城攻击留守军队,大军再突然杀回,就能吃掉这股出城的敌军。

沈世魁提出由易承惠率两万五千兵力和四万辽民向东扫掠抚顺、清河,过鸦鹘关,扫荡赫图阿拉,捣毁老奴祖陵。按时间算四天能到,加上扫荡周围庄堡,最多也就七天。明天十二月十四日出发,十二月二十一日可以完成任务。

曲承恩补充分析皇太极接到沈阳告急的消息应该在十二月十三日前后,就算回来比去时快,也要十二月二十三日才能回到沈阳,捣毁了赫图阿拉,皇太极都还没有回军沈阳。只要易承惠完成任务后率军民迅速过浑河、满浦,就可以安全回到朝鲜境内,皇太极根本拿他们没办法,即便皇太极强行军加快速度,提前赶到时大军体力消耗过度战斗力也大大降低了。

沈世魁最后决定由他以一万兵力到沈阳南边二十里的麦子山驻扎,吸引沈阳城里的后金军来攻,曲承恩率两万军队先跟易承惠一起走,迷惑后金哨探,到夜晚悄悄回来,连夜赶到沈阳东北方四十里的辉山埋伏。建后金以为主力已经离开,沈阳城外只有一万兵力,多半就忍不住出城攻击,再派人骑马联络辉山,只要一个小时。他这边在麦子山拖住后金军,曲承恩再迅速率军赶回夹击,就是打后金一个措手不及。

曲承恩提出东江军只是刚换了装备,训练不够,战斗力不如后金。沈世魁作为主将只带一万军队留在沈阳城外,后金以相等兵力来攻未必抵挡得住,主张多留一万。沈阳魁说留兵太多,后金多半就不敢出来了。现在沈阳城里也就一万出头的兵力,即便出击,也未必敢倾巢出动,麦子山足够抵挡一段时间。要是后金只出一半五千人来攻击,还未必打得过他率领的这一万人。倒是后金一直缩在沈阳不敢出来才是麻烦。

第二天一早就执行这个计划,让几百懂后金话的士兵向沈阳城里喊话,声讨后金罪行,说大军要去赫图阿拉挖坟,接着就出兵上路,沈世魁带一万兵驻扎麦子山。接下来整整一天都没有动静,沈世魁明白后金即便来攻击,也需要先侦察东江军主力已经通过抚顺,留在麦子山的只有一万人。

又过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沈阳后金军没有出击,关宁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倒了带着一千骑兵到了,来联络共同攻击牛庄驿的事情。原来这次关宁军出击是两万骑兵,进军迅速,牛庄驿的阿敏和海州的阿巴泰虽然没有出兵拦截,不过都向沈阳城派出通信骑兵通报消息,只是都被围城清扬外围的东江军歼灭了。

今天从沈阳城里往牛庄驿派出的传令兵正好和关宁军迎头撞上,被关宁俘虏,一顿拷打审问,得到情报牛庄和海州各有七千五百兵力,本来是防备关宁和锦州的,不过现在锦州兵少,对关宁兵的印象是只守城不敢野战。沈阳城里的代善侦察得知关宁围城大军主力离开,留在麦子山的东江军只有一万,就命令牛庄驿和海州倾巢出洞合兵一万五千人攻击麦子山,沈阳城再派出一半五千人,合兵两万攻击麦子山。代善估计半天就是歼灭麦子山的一万东江军,再迅速撤回沈阳,即便东江军有诈,在附近留有其他兵力,也足够在来援之前结束战斗。

满桂和赵率教综合情报以后,认为牛庄驿和海州的兵力比沈阳城里还少,东江十万大军围攻沈阳都没攻下来,他们再去多半也没有效果,不如去攻打牛庄驿和海州城的建虏军队希望较大。尤其是牛庄驿,不是大城市,城墙和防御体系比海州和沈阳都简陋得多,集中兵力围歼驻扎在牛庄的阿敏七千五百人有很大希望。

满桂就派了曹家叔侄来联络抽调麦子山兵力和他们一起围攻阿敏,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