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寓反而崇拜的看着他。
“殿下谬赞了,那日听了王爷的介绍,草民惊为天人,此等为民造福的设施和国策,让草民钦佩,当晚文思泉涌,便写了出来,王爷才是才智无双,草民写的充其量算是一点注解罢了!”
他只是动动笔杆子,哪能跟想出这种奇妙政策的楚王殿下相比?
这政策一旦实施,可是造福千千万万的百姓!
楚王殿下不仅多智近妖,还心怀天下,造福苍生,慈悲为怀。
跟在楚王身边,他的抱负也可以全部施展了!
大明盛世的画面,几乎就在眼前浮现了!
正当二人恭维之时,忽然管家来报。
“王爷,徐家小姐在外面请求觐见。”
徐小姐?
徐妙云?
朱桢挥手,“快请。”
正好徐妙云也是这报社的人,她文采斐然,这报社第一刊内容,说什么也得给她看看。
徐妙云得了允许,迈着莲步缓缓走入院子。
见到坐在椅子上的朱桢,她淡淡一笑,优雅行礼。
“拜见楚王殿下。”
朱桢示意她起身。
“哈哈妙云你来的正好,恰巧本王有事找你!”
杨寓起身,冲着徐妙云点头颔首,“妙云小姐。”
这些日子,二人都在报社,也渐渐熟络起来了。
徐妙云淡笑点头,“杨先生。”
朱桢直接让徐妙云坐在自己身侧的位置上,徐妙云看着他脸上欣喜的神色,好奇的询问。
“王爷可是有什么喜事?”
朱桢淡笑,把手中杨寓写的三篇文章递给了她。
“妙云,这是杨寓所写的,关于咱们报社第一刊报纸的内容,你瞧瞧,可有什么不足之处?”
这徐妙云可是大明“女诸生”,而且聪慧过人,说不定她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徐妙云颔首,素手轻抬,把报纸接了过来,一双美目在册子上快速的阅览起来。
看完之后,她温婉一笑,先是点头称赞。
“这三篇文章水准之高,妙云佩服,不愧是出自杨先生之手。”
杨寓自谦,“徐小姐聪慧,草民不及,配不上这一句先生之称。”
徐妙云看着手中的文章,美目浅浅滑过一抹赞叹之色。
此前与这杨寓打交道数日,她也看出来了,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听杨寓说,他不过是一介布衣,幸得楚王殿下赏识,才入了这大明报社。
能在人群中慧眼识珠,将这一颗蒙尘明珠挖出来,楚王殿下当真好眼力!
徐妙云打量了一番,看杨寓的眼神,恐怕日后对楚王是死心塌地了。
这楚王殿下还真是有一种神奇的魅力……
“妙云,你看完了,可有什么意见,但说无妨。”
朱桢并没有跟着徐妙云夸赞,他眼眸带着了然之色,似乎能洞察人心。
徐妙云一顿,国色天香的面容上缓缓绽开一抹笑容。
没想到,楚王殿下竟然看出了她有些意见。
“妙云拙见,还望王爷不要笑话。这报纸可是要传遍大明国境,力图让天下百姓通读的,我说的可有错?”
朱桢颔首,“自然是为了让所有百姓都得看到的。”
徐妙云伸出皙白长指,在文章上点了几下。
朱桢随着她的指点,一一看了过去。
“既是给百姓通读的,依我之见,这行文造句上,应当更加通俗易懂些,杨先生写的倒是有些晦涩了。”
朱桢眼睛一亮,折扇轻敲。
“本王总觉得文章有些不对劲,原来是这样,妙云一句道破!”
这天底下的百姓,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这篇文章写的好是好,可让百姓们来看,大抵是看不明白的。
不仅用语太过书面化,还有一些专业词汇过多,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够易懂。
一则文章想要提高传播面,文章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是必要条件,最好写的无论是七十老妪,还是八岁孩童,都能读得懂。
这才能达到目的。
徐妙云不愧是女诸生,只消一眼,就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不对劲。
杨寓也是大为惊奇,有些羞愧。
“徐小姐聪慧,是草民没有考虑到。”
明明他也是从农民出身,自小没有教书先生,深知农民辛苦,怎么就染上了这读书人文绉绉的恶习。
朱桢确实惊艳。
徐妙云自小锦衣玉食,竟能考虑到这一点!
“看来,杨寓你这初稿还得打回去再改一遍!”
杨寓收回了稿子,着急忙慌的拱手告退。
“草民这就回去改!”
知道文章有问题,哪里还坐得住,恨不得立马回去挑灯夜改。
徐妙云却没有停下,薄唇轻启,温婉大方。
“王爷,我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桢浅笑,风流倜傥,“妙云,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徐妙云双颊微红,开了口。
“王爷可知,天底下读书人有几何?”
朱桢无奈,“这我倒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