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规划,这口气是不是太大了?
何金卓既是期待,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青阳书院,能重新筹建,并办成现在这样已是极为不易了.能走到哪一天?
别说他,就是院长心里恐怕都大伙都没有底!
时局如此混乱,个人也好,国家也罢,都是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哪个人敢信誓旦旦保证百年后的事?
他们乔家凭什么如此自信?
乔大郎摇摇头道:"具体的学生也不是完全清楚,只是听祖母提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阳书院要想走的更远要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这不是我乔家和朝廷的事, 也是全体青阳书院师生集体要考虑的事! .
祖母的意思是因材施教,就要走办学精细化的道路.类似于把武学院这样的分科办成更专业,独立的分院. 这样可以 教导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天之骄子.但是这些分院 又同归青阳书院管理."
大伙一阵咂舌:"都建成分院,那得多大呀?"
乔家这真的是退出不管了吗?这难道不是以退为进,谋求更多?
"肯定不小,咱们老湖镇是容不下的,只能作为老校区存在.以祖母的规划,的重新申请地方,盖一所以学院为主的乡镇!"
"这是不是跨度太大了,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再说就是有钱了去哪找 这么多的先生?"
"学长何必悲观,学院可以分几期筹建,一步一步的来.至于人的问题那个更好办了.这世上多的是怀才不遇的人,也多的是想上进的莘莘学子."
用她祖母的话来说,大景没有去南梁, 南梁不够去东夷,反正大伙百年前都是一国之人, 想结束这四分五裂的局面的人,又不是只有他们大景!
眼下他们要做的就是敞开怀抱去接纳那些真正的有学问,却自荐无门得人才!
乔大郎又道:"祖母的意思是,若是能和朝廷商定下来.立马选址开建学院.若是不成,大伙也不必失望.这 才没有大张旗鼓的说出去.
祖母说青阳书院太小了,可世上想读书的好苗子何其多?他们终其一生缺的不过是一个机会! 我们家会执意为更多的人创造这样的机会!"
众人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乔家小辈.精神一阵恍惚.
他们明知此事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就是下意识的认为乔欣一定能办成此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那个当初在他们面前立下如此誓言的女子,正在一步一步的去践诺!
乔大郎没给大伙多少感慨的时间,.说完此事之后又谈到,招人的事情.
他的事多着呢,得赶紧 赶紧办!
当初建校的时候乔欣就说过了,每年会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让学子们体验一下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同时也为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经济来源.乔家虽然每个月给家境贫困的学子发放 一定的生活补助.
可学费全免 .,他们毕业后五年之内是要归还的.这样才能保证助学资金此事获得良性循环,,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
若是什么都免费,太容易获得, 也就没有人会去珍惜 .
再者就是让青阳书院的学子尽量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别只会死读书.避免他们以后眼高手低,脱离实际去做事,这与乔欣办学的初衷就相差甚远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这几个醒目的大字还在学院的围墙上挂着呢.
管理此事的先生思索了一下,给了个建议.
"这个恐怕得问一问大家的意见."
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作为学子的清高,踏踏实实的去做去接地气的事.大部学子 的心态与初来时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直接强令大家去做,容易适得其反.
乔大郎点点头:"自是应该的.明儿休沐的时候,乔家会派人在村里大麦场举办活动, 还请学长告诉大家一声,感兴趣的尽早过来 !"
"大麦场上?难道还要聘用外人?"
"那时当然要人的不仅仅是郓城,江城和我父亲那里也是人才短缺的厉害 , 我们乔家最终是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的人一起奋斗勤工助学 也只是解决一时之需.若是为了我的家事,耽误了学长们的学业,那可就是罪过了!"
祖母每次来信都透露着人手不足的问题,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好好读书,多交朋友,发现有那愿意来乔家做事的人,多多推荐过去.
就连三叔和父亲那边最近的书信也多了起来,话里话外都就是一个意思.
身边的人不够用, 有那合适的人多给他介绍过去.
所以还是缺人呀!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先生们非我不可的优越感,顿时消散了一些.
乔家能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再多了,就是为难人了!
人家不是说了,不能耽误学业,可若是你已经不再读书,直接去找这份工作,当做养家的生计,人家也没说不要呀?
两厢情愿的事情,端看大家如何取舍罢了!
若是换个世家试试, 那可不得趁机提出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