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都市言情>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一章 重生十八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重生十八岁(2 / 3)

,附近这些五六层的居民楼,会被三十多层的高楼大厦所取代,那些开在路边的小商铺,也被所谓的商业综合体所取代。

清晨五点半,路上很清静,偶尔能遇到晨练的大爷或是遛狗的大妈经过,从状态看,都是狗比人精神。

诸如“办证”、“刻章”、“重金求子”、“老中医包治性病”等牛皮癣小广告,在电线杆上随处可见。

交叉路口的音像店,一张大大的海报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海报上是半张脸的周杰伦。

“八度空间,我还买了磁带呢!”张伟看了看四周,心中接着叹道:“这两车道,感觉比未来的四车道还要宽敞啊!路边没有乱停车的,可真好!”

毕竟是2003年,私家车的普及率并不算高,停车也还不是城市难题,只要路边没有停车,两车道也挺宽。

二十多分钟的骑行,张伟便抵达了学校琴海市一中。

距离六点钟的晨读,还有十分钟,教学楼前的公告栏,却围满了学生。

张伟走上前去打算凑个热闹,只听有同学开口说道:

“这次三模,七班的冷晓君考了701分,听说又是全市第一名呢!”

“不愧是冷神,破700分了,高考时候能有这种发挥,清大北大肯定是稳了!”

听到旁边同学的对话,张伟终于想起来,今天会公布三模的成绩。

高考前会进行三次模拟考试,都是全市统一命题,考试流程也是模拟考高。第三次模拟考试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次模拟考试,一般是在五月中下旬进行。

在2003年,大部分省份考的都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有的地方考的是3+2,有的地方则是3+文理大综合+1。

而张伟所在的省份,属于大部分那一类,考的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张伟已经忘记自己三模的成绩了,于是他穿过人群,走到公告栏前,开始查找自己的成绩。

“张伟(七班),570分!原来我当年三模考了570分啊!”

张伟默默的点了点头,时间太久了,他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张伟”不愧是全中国最多的姓名,张伟所在的学校,三个年级加起来有十几个叫“张伟”的。

仅仅是高三,也有四个“张伟”,三个理科一个文科。张伟恰巧是三个理科生之一,于是学校便在姓名后面标注上班级,以示区分。

张伟又看了看公告栏的其他内容,市里面给三模划分的分数线,理科一本线是590分,二本线是550分。张伟的成绩刚好是不上不下,卡在中间。

这样的成绩,若是放在高考竞争不怎么激烈的省份,绝对能上一本的。若是在西部省份,或者京城这种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上个211应该没有问题,运气好的话还能捡漏985。

但是在高考竞争地狱模式的三个省份,同样的成绩,只能保住个二本,而且还报不到热门专业。

距离高考只剩下一周,三模的成绩基本就是高考水平了。事实上最后的高考,张伟也是差不多的发挥,过了二本线,距离一本却有些差距。

最终张伟就在本地上了个二本,好歹是离家近。大学毕业后考了个事业编,然后成家立业,一辈子安安稳稳,普普通通。

就在此时,早读的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赶往教室,张伟却一点不着急,慢吞吞的走进了教学楼。

因为张伟只记得自己坐在最后一排,却不记得具体的位置,干脆便晚一些进教室,如果其他同学都到齐了,那么剩下的位置,肯定是自己的。

结果也正如张伟所料,他最后一个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已经开始早读,也没有人搭理他,于是张伟走到了最后一排,唯一的空位置坐下。

摸了摸桌子上厚厚一沓高中课本,张伟露出了怀旧的表情,然后他随手拿起了一本语文课本,翻开了一看,恰好是《岳阳楼记》。

“记得这是要全文背诵的吧!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此时张伟赫然发现,别说是全文背诵,就是朗读一遍,也是磕磕绊绊。

毕竟高中毕业已经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正常人哪里还能记住《岳阳楼记》的全文。

“《岳阳楼记》有点长,还是选短一些的吧!韩愈的《师说》,这个应该好背一些……”

一篇《师说》读下来,确实要顺溜了许多,但距离背诵还有很长的距离。

“这么长的古文,我当年是怎么背下来的!算了,还是先背古诗吧,李白的《蜀道难》,恩,好像背起来也挺难!”

“《将进酒》吧!这个简单一些。”张伟读了几遍《将进酒》,可算是找回来一些当年的肌肉记忆,全文背了下来。

高考必背的古诗文,没有几个人是用脑子去记的,更多的是通过成百上千次的朗读,形成了肌肉记忆,看到前半句,后半句就可以脱口而出。

然而此时的张伟却意识到,他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面对几十篇必背的古诗词,根本没有时间去恢复过去的肌肉记忆。

别的不说,像是《岳阳楼记》《兰亭集序》《出师表》《阿房宫赋》这些长篇,每一篇都得花几个小时,才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