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十万订单砸下去!什么事情都解决!
赵审言拿下了整个倭奴南朝政权之后,并不急着出兵而是立刻修书一封向朝廷汇报当前的情况。
估计是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赵审言都有点激动。
大明。
这一个月以来大明这边也是发展顺利。
最顺利的莫过于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在江南的推广。
各大作坊主在看到了这样的好机子之后,纷纷引进。
朝廷开设的工部匠作厂这段时间光是生产这两种机子,就赚了不少。
而这也是陈寒说的大明商会的一个雏形。
虽然现在不过就是生产机子的小作坊,但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龙江造船厂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又有十来艘战船已经下水。
同时这一个月来朱元璋为了保证这次东征,召见了朝鲜使者,和他们达成了合浦港开放的条件。
朝鲜那边听说再过几个月,大明将会在合浦刚进购大量的粮食之后,积极做着准备。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其实这是大明为了在对马岛建立基地做准备。
朝鲜那边只知道有买卖做就好。
不过有件事倒是让朝廷一时间没有想到。
……
东南松江府,作为棉布最大的生产地,这段时间来不管是百姓的生活,还是生产,都有了巨大的波动。
是这样的情况,很多的作坊开始引进了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效率上是大幅度的上升。
但另一个负面效果就出现了。
那就是这些作坊开始大量地裁撤工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寒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只是一味地想到了要如何地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织布上面。
可是却忘记了,现在的产能和百姓的消费水平,能不能联系到一块来。
如今看起来好像并不能。
在朝廷还没有办法给出大量订单的空隙里,作坊的效率是提高了,但是他们没有订单,能少几个工人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好事情,至少不用给那么多工钱了。
但是工人可不答应。
他们不会管飞梭织布机是不是能够提高效率。
他们现在只知道,提高了科技水平的织布机,让自己失业了。
眼见着马上就要到八月份夏税征收的时节,现在所有的赋税和丁役都改成了宝钞征收。
其他人能够用农产品去换宝钞来交税,可是他们因为进城打工了,家里面的田地都给别人来种,每年就收那么一点点粮食来权当是糊口而已。
重头都落在了这个打工的收入上面。
这要是没了工作家里面的田赋还要交,那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
于是这部分工人就开始闹事。
不闹不行啊。
可是那些作坊主们,也有道理,现在有了好的机器让我们的效率更高,我们还要白养人干嘛?
于是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松江府就出现了大面积工人和作坊对着干的事情,肆意阻挠作坊开工、恶意打砸作坊、烧毁作坊的珍妮纺纱机等等。
奉天殿。
朱元璋这回也是发了火了。
“难道这点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这次在奉天殿的可就不仅仅是夏元吉和陈寒他们,还有户部尚书赵勉。
他们现在也挺委屈。
松江府会发生这种事情夏元吉有点预感。
当时陈寒提出来要给军队换一波军装,这样的话就可以提供大量的订单。
但是兵部那边不同意,原因无他。
军队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冬天,他们为什么要换,简直是劳民伤财。
最主要的是军队去年冬装才刚换过。
陈寒又提出来马上可以给东征军换军装。
是放下去了订单。
但是很可惜,对于现在的松江府而言,三万件棉服的订单太小了,他们很快就能消化掉。
陈寒这次是认栽了。
过度乐观地以为能够按照计划来。
没想到实操跟纸上谈兵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种事情本就不是陈寒这个现代人擅长的,现在果然是出了事情。
幸好没有出人命,就是一帮工人反对效率太高的东西,让他们都失去了工作。
陈寒看到朱元璋发火,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去:“陛下,此事皆怪微臣未曾想到如今情况。”
朱元璋看到陈寒出来,还文绉绉地这么讲话,心里面想怪也怪不起来。
“此事怪不了谁,棉服订单一事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户部尚书赵勉提议:“陛下,此事的确不能责怪陈大人,微臣这里倒有个办法。”
朱元璋问:“说来!”
“既然棉服效率增加,朝廷可与作坊合作,降价收购棉服,卖于百姓,广开销路。
从当前情况来看,无非是百姓还不知作坊效率提高,价格居高不下而已。
若能通过朝廷手段逼迫作坊价格下跌,说不定百姓愿意购买棉服。
当地世家大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