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里面,气氛凝重了极点。
所有人都在为沈立谦捏了一把汗。
因为在内阁的所有大臣都知道,苏松地带赋税原本就比其他任何地方要重。
松江的百姓多多少少都有怨言,又加上赋税制度如此混乱,大家交纳赋税的同时,乱七八糟的杂税又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开支。
可能在那边当官的,多多少少感受到了百姓们的怨气。
所以在提起如何交税的时候就想到,要是能把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这些赋税都打包起来,然后就跟百姓门敞开了说,要交多少钱,让百姓们心里面有个数,百姓们交钱也就是了。
当然如果可以用白银来交付税的话那就更好,毕竟白银更值钱啊,能够少交一点。
如果是用宝钞的话,也不是不行,就得看朝廷愿不愿意收了。
大家巴不得手里边这些废纸跟赋税定额相挂钩起来,然后交给朝廷。
反正到时候宝钞要是贬值,那朝廷先给我们兜个底。
所以沈立谦脑袋一热,说了可以折合成白银来缴纳。
原本以为如此触怒皇帝陛下的话,定会招来一顿责罚。
可没有想到,皇帝陛下没有发怒,反而是又询问,是不是用白银就最好。
沈立谦只好硬着头皮回道:“陛下,白银的确比宝钞更加稳定保值,百姓们更乐意用。”
应该说他是一位为民做主的好官,看到宝钞贬值如此厉害,也是心疼那些,忙活了大半辈子换来了几张宝钞的普通百姓,那可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朱元璋在听到了沈立谦的话之后,心里面是欣喜的。
欣喜的是,他手下这些個官员看到了混乱的赋税制度带给百姓们的伤害,想到了如果折算成白银来征收的话,沿途至少少了一些麻烦,大家都省事。
百姓交纳开心,官府管理起来也省事。
再有一个,他发现下边百姓和官府有实行改革的意愿。
作为皇帝,他很快就明白,开国之初,利益集团还没有这么多,改起来是比较容易。
当然他很清楚,自己的雷厉风行震慑力非常的足。
只要他下决心改革下面的官员和士绅,就算不满意,可是没有哪个人脖子那么粗,敢来试试自己的刀锋不锋利。
相对来说在自己手上进行改革,会比较容易。
越拖到后面,利益集团越来越多的时候,改革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
一条鞭法也好,摊丁入亩也好,这对百姓们讲是一件好事,对于中枢朝廷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所以要改,只是这个大前提就是要怎么解决货币问题。
朱元璋一直很欣赏夏元吉,于是问道:“夏爱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夏元吉在当户部主事的时候,看过不少地方官员上呈户部的奏疏当中提起过,能不能把一些没必要的杂七杂八的赋税整合成一条之类的言论。
沈立谦所遇到的问题,他们这些具体管理天下各地方赋税的官员也遇到过。
只要不是一门心思想从里边贪赃枉法的人,都会感到这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
下边押解实物上京是个麻烦事,中途经过的官府也害怕会发生变故。
所以这混乱的赋税制度,给百姓和官员带来的是双重伤害。
可是大家都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朱元璋对于贪污腐败以及空印案的血腥镇压,搞得天下官员做事都战战兢兢,谁敢在这件事情上面出幺蛾子。
当年连空白文书先盖印或者地方官员带着官府大印来京城核销上缴的赋税,这么正常的事情,都因为皇帝陛下的猜疑,说这是贪污腐败行为,而杀得人头滚滚。
所以官员们都很害怕,自己辖区之内上交的赋税对不上数。
可是大家都明白,只要征收的是实物赋税,路途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损耗。
但是皇帝陛下却好像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
他就希望你在地方上征收了一石谷子,到我户部大仓里边,就得是一石谷子,漏了一点,那就是你贪污腐败。
综上所述,其实全天下的官员都希望,不要直接将实物赋税千里迢迢运往朝廷,而是折合成钱财,直接上交户部,这样大家伙都避免麻烦。
夏元吉被点名了之后,站了出来,“回禀陛下,赋税制度的混乱,的确给地方官府带来诸多不便……”
朱元璋直接打断,“朕明白,朕问你的是,白银取代宝钞,真的能否为百姓解决眼前困境?”
夏元吉在沉默了半晌之后,鼓足勇气说道:“回陛下,按照目前民间对白银的认可,微臣觉得……觉得可以一试。”
他没有把话说的那么满,只是说可以试行一下。
朱元璋一想到陈寒说的白银中毒论之后,心里边就膈应。
朱标也是。
如果陈寒没有提出这个论点来的话,他们或许还真的会觉得白银是个好东西。
但现在他们的想法有了转变。
朱元璋又问,“夏爱卿可知大明一年白银课税多少?”
夏元吉立刻回到:“洪武二十二年,白银课税为两万三千四百二十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