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其他类型>虚拟造物主> 第六百三十四章:华夏黎明(下)满天星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四章:华夏黎明(下)满天星斗(1 / 2)

这位视频主在讲述完宣传cg中,出现的大地湾遗址在现实世界里数据之后,又开始将话题转向下一个发现。

游戏中在大地湾遗址展示结束之后,明显能看到有两批人群离开了当地,分别朝着西方和北方走去。

一批人最终落脚在茫茫的草原之地,而另一支往西也越来越荒凉,对于他们的身份视频主也猜出来了。

“那批往草原带走建立起石城的人群,显然就是后来石峁文化使用者的祖先,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石城。”

“往西边走的那批人,特征是工艺品以彩陶为主,显然是历史上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西北彩陶文化群。”

“另外我插个题外话哈,考古上所见汉藏语系最初的分野,便是仰韶时代这批人的出走,经过石岭下文化的藕断丝连,最终在马家窑文化时正式分离。”

接下来视频的场景转移到海岱地区,当地的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接连登场,他们的特征同样也非常好判断。

“大家看当地人样子是不是有些奇怪?因为海岱区存在人工枕骨变形和拔牙习俗,所以即便不看陶器风格,也能够大致判断出是这片区域的。”

“然后转移到长江流域和燕辽区,还是锁定我之前提到的那两个因素,有公共祭坛和人偶崇拜的就是燕辽区,有白陶的就是灃阳那一带。”

“至于太湖周边在这个时代,玉器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大家看展示的这个玉板,便来自于凌家滩文化。”

“与此同时这5个场景中,都在重复着一件同样的事,聚落内的各个家族通过宴饮争夺统治地位,与此同时聚落之间的等级化体系正在形成。”

“接下来又经历一次场景转化,显然是从仰韶时代进入龙山时代,大约是公元前3千年至公元前2千年。”

“龙山时代用一句传世文献的话来说,就是‘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又或者是‘当禹之时,天下万国’。”

“这个时代等级化聚落体系的形成,象征着聚落可以越过本身,向外围聚落施加或多或少的影响力。”

“而在部分地区墓葬等级化现象的出现,则意味着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层集团形成,王权的萌芽正在孕育。”

“中原这边拉出来作为扛把子的是陶寺,巅峰时期280万平方米的主城加上10万平方米的卫星城,足以傲视中原这边同期的其他城邦。”

“就墓葬来说中原这边单一个陶寺,就挖出超过1000处遗址,海岱那边整个海岱都只挖出600多处。”

“当然中原这边除了陶寺之外,其他遗址还以非常短暂的时间闪烁了一下,注意看这个是王城岗遗址。”

“王城岗遗址的主要特征是能苟,最下层的地层建立于裴李岗时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时候当地就有人定居。”

“而它要到什么时代才被废弃呢?答案是公元前400年的时候,那阵子春秋都已经结束进入战国时代。”

“经史派那边一直试图将其和禹都阳城联上关系,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笑的做法,因为王城岗遗址远不如视频中第二个出现的遗址。”

“瓦店遗址才是当时中原社会复杂程度最高的聚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碾压王城岗遗址。”

“接下来第三个出现的代表性遗址是古城寨,为什么能够判断是这个遗址呢?大家注意一下地图的这里,这里是密封式院落和回廊式建筑。”

“日后东亚第一个广域王朝二里头,其宫殿布局和古城寨这边的风格完全一致,估计这就是古城寨遗址出现在视频中的原因。”

“然后接下来第三个出现的是瓦店遗址,瓦店遗址应该是豫西地区,的一个聚落,所以也被拉出来作为典型。”

在结束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展览之后,画面便再一次回归海岱地区,开头就是两大震撼城镇的出现。

面积接近400万平方米的尧王城遗址,和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的两城镇遗址,这便是如今这个时代海岱的含金量。

“这里出现的一个工艺品,是整个东亚新石器时代陶器技术的巅峰水平——海岱蛋壳黑陶高柄杯。”

“除此以外还出现了那个西朱封玉头饰,这是海岱地区玉器最高水平的代表,以及那个风格独树一帜的丁公陶文。”

“此外海岱在这个时期最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其引导的个人权力化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在海岱文化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视频镜头在接下来转移到太湖地区,良渚遗址群这个代表性太强了,那些神人兽面纹和天目山水坝非常明显。”

“接着出现的是灃阳区的石家河遗址群,石家河文化很多玉器都是学自良渚,但看这个玉人像是石家河文化的标志性产物。”

“下一个场景转移到巴蜀地区,出现的是三星堆文化的先驱宝墩文化,这个文化就是西北彩陶文化南下的产物,这批彩陶先民会一直南扩直到去了雪域。”

“甘青区依旧以彩陶文化作为特征,看这些彩陶就能够感受他们的情况了,不过随着新石器时代走向末尾,甘青区的彩陶文化也在衰落。”

“雁北区的扛把子是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