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地殖民地几乎全数叛乱的消息,通过新新晶耀传递到南土时,盖亚教廷对此几乎是怒不可遏,这群渣滓一样的东西居然也敢叛乱,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啊!
不过盖亚教廷固然感到非常愤怒,但从心态上来讲并没有太在意,毕竟这群叛军又不是贵族,只不过是一群缺乏教育的刁民而已,即便叛乱又能够掀起多大的浪花呢?
所以教廷这边几乎没讨论多久,很快就商议出针对这场叛乱的决定,教廷派几个主教充作军官,晶耀王国出动主要军队,弥赛亚这边提供水手,新新晶耀搭配点带路的。
这么七拼八凑到最后,讨逆军总人数加在一起也才堪堪超过5百人,体现出对叛军的极度蔑视。
而叛军这边也不负盖亚教廷的期望,毕竟是一堆势力拼凑在一起的联盟,因此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于如何进行战争争论不休。
第一天就因为殖民地规模大小,在阵营内部分出了主战派和主撤派,那些殖民地规模不大的殖民者,表示应该借助他们熟悉地理的优势,利用广袤的北地进行游击战。
但那些殖民地发展比较大的殖民者,舍不得自己家里那些瓶瓶罐罐,坚决不肯抛弃殖民地撤退。
随着争论继续还没压服主撤派,主战派内部又分裂成主攻派和主防派,前者认为对方也就5百多人而已,直接办了他们又何妨。
主防派则认为5百人那都是军队,而他们只是一群平民,应该利用殖民地坚固的据点,进行对自己有利的防御战。
殖民者分散的劣势在这一刻表露无遗,三个派系吵了整整5天都没有结果,而此时讨逆军已然从新新晶耀出发。
随着讨逆军越发接近己方控制区,看着乌烟瘴气的讨论会现场,本来就一盘散沙的叛军联盟中,那些主攻派干脆撇开整个联盟自行独走,组建联军去与讨逆军进行野外决战。
这批主战派大多数出自大殖民地,并且在北地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殖民者,因此他们对盖亚教廷的敬畏最低。
主战派纠集起1200人的军队,认为人数超过对方2倍以上,既然如此那这一战肯定是有胜无败。
于是他们自信的A了上去,结果他们不到20分钟就打出了gg,复盘战局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惨不忍睹。
当双方军队接触以后没多久,自信人多的殖民者A了上去,实际上指挥官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事先操练再好等真接触以后,军队就开始不听指挥起来。
甚至在这场战役中有些殖民者,是被后方自己人的箭矢给射倒,是的没错步兵都开始冲锋的时候,后方弓箭手依旧稀稀拉拉的有人在射箭。
而步兵冲锋的时间太早了,还没等他们靠近敌军阵地,就已经基本上气不接下气的在喘息。
这些主战派过去也不是没参与狩猎,然而狩猎时猎手的调动,和如今军队的厮杀完全是两码事。
当看到敌方整齐步伐出现在面前时,许多殖民者就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一但身边有个人嘶吼的冲锋,整个队伍都会被带着一起冲过去。
其实这已经算是颇有胆气了,而不是见到对方整齐的军队,直接一哄而散四下奔逃,算是超过见敌而逃为中勇的水准。
以逸待劳的讨逆军见此毫不犹豫,当即在指挥官的下令下发动猛冲,不到5分钟战斗便宣布结束,以殖民者一边倒的溃败为告终,综上所述殖民军属于一触即溃为上勇。
没错战斗所谓的20分钟时间,有15分钟都是军队在跑动,实际交战仅仅不到5分钟而已,而主战派连这5分钟都没能撑过去,只能说整个过程堪称是惨不忍睹。
这一场彻彻底底的溃败,不仅严重动摇了主战派的战意,还导致整个北地殖民者群体,至此以后都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之中。
我们究竟能不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盖亚教廷看起来是如此的强大,似乎完全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
所谓历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就是“第二次北地封国”必然激起当地叛乱,偶然性则是第一场大溃败之后的走向。
虽然说即便北地在这场战败后,就麻利的选择向盖亚教廷投降,也不会阻止第二场叛乱的到来。
因为引发北地叛乱的根源,是南土严苛到极点的剪刀差政策,而南土会取消这个政策吗?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北地终将还会再次叛乱,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但是叛乱是什么走向则就属于偶然性,因为在这场差距太过离谱的大战之后,许多北地叛军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认为己方不可能击败如此强大的盖亚教廷。
毕竟这次主动出击进行野战的殖民者,都是北地这边实力最为强大的存在,结果他们都打成这样,其他人还能怎么办?
一些游戏局中因为这场大败,殖民者最终选择向盖亚教廷投降,但其他游戏局却有着不同的走向。
如果是高难度的话需要玩家自己扛起大旗来,通过此前自身殖民地发展积累起来的优势,鼓舞起颓唐的殖民地军队士气,获得战争的主导权并把战斗继续打下去。
你要是问如果我之前不懂玩,殖民地发展的很糟糕那怎么办?大哥这可是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