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其他类型>非遗传承人> 第104章 站长的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站长的倔(1 / 2)

可是,有一个疑问始终在金华斌的心中盘绕,挥之不去。就算徐洪客在仙居隐居,并活到唐玄宗开元时期,又从何处推导无骨花灯由他所传呢?

朱金泽解释道:“在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由徐洪客乱世时上书李密的行为分析,他不是一个避世清修的道士,而是入俗济世的道人。”

仙居陈岭还流传着秦琼闹花灯等与徐洪客相关的社戏,用的就是无骨花灯,也是一个佐证。”

虽不知这些社戏起源于何年,可这些县志里都有记载,民间还在流传,不得不说是仙居无骨花灯起源于徐洪客的证据之一。金华斌向他竖起个大拇指。

朱金泽见李相码在边上默默地喝酒,感觉自个话太多,冷落他了,忙起身敬了一杯酒说:“关于如何让无骨花灯重见天日,我们李站长是第一功臣,他身上的故事可多了,李站长,今天,你给我们小辈好好地聊一聊。”

李相码是皤滩本地人,他家原来是古镇上的中医世家,60年代初期,他考入大学学医,后在金华地区公立医院工作,后来因为人性情耿直遣送回老家务农,八十年代初,落实政策被安排在皤滩乡文化站工作。见他问起,略谦了谦后说道:“主要贡献在于老艺人,我所做的只是发掘与整理工作,也罢,当作仙居传统文化的文史资料,我就说一说无骨花灯是如何发现的吧。”

八大碗上桌了,金华斌忙给李站长倒满了一杯杨梅酒说:“我们就以李站长的故事作为第九碗菜下酒了。”

李站长一口气喝下一杯杨梅酒,脸色通红,人也兴奋了起来,开始说起了花灯的故事:“事情得回到1982年,我刚当上皤滩乡文化站站长不久,在灯会上偶然听到老人们议论说现今的灯哪有以前的“唐灯”好看啊。一个好奇,就开始搜集关于这唐灯的资料。这可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我留了个心眼,开始走村穿户的了解它,越了解,越入迷。可是,留传下来的故事很多,实物却一件也没看到。因为年代久远,全被烧掉了。后来,听说村中的一个老人早年曾是做花灯为生的,所以,到他家中请教。”

说完,眼睛望下窗外,似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三人不敢打扰,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李站长回过神来说道:“我到他家请教,他直接把我推出门外,说:“你不要再害我了,当年,我就是因为制作花灯而受了不少的苦。”。”

金华斌觉得有戏,不失时机地问道:“那么,后来李站长几顾毛庐才请到他传艺的呢?”

李站长又喝了一口酒说:“记不清去他家几次了,每次都被他赶出家门。幸亏了我的一项手艺,才使问题出现转机。”

拿你的手艺跟他换,就能消除他的心里阴影?三人感到特别的奇怪,都伸长了耳朵。窗外,一只白鹭展翅飞过,留下白色的背影。李站长停了二秒后说道:“早些年,我是医生,在最后一次老人推我出门时,我发现他的动作僵化,似有肩周炎,向他提出后,得到老人的证实,后来,专心地为老人治疗,老人感动之下,才传我唐灯制作的图片。”

苏月红在资料室中曾看到过无骨花灯的相关报道,带着份歉意说道:“这是几几年的事啊,李站长,能给我们进一步说一说吗,我们把故事发论坛上。”

李站长又一次陷入沉思中,说道:“大概是83年吧,具体我记不太清楚了,在那个年代,吃饱喝足才是第一要务。我的“不务正业”自然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家里其他人都叫我傻瓜。有时间不去做生意去,不去赚钱去,搞这东西,劝我说,自个开个诊所多好啊。我是五十年代初期的大学医学文凭,后在金华地区公立医院工作,含金量高得很。”

金华斌举起酒杯提议道:“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花灯曾经给世人带来多少的欢乐与希望,没有李站长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无骨花灯。来,我们三一起敬李站长一杯。”

李站长感慨地说:“攻下了陈老心中的“块垒”后,我趁机召集这些老人,根据他们的回忆及捐献出来的图纸开展了第一次“唐灯”的制作。

我清楚地记得,在1984年5月份,第一盏“原汁原味”的无骨针刺花灯终于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当时“比自己的孩子出生还要高兴”。1986年,我开始招收学徒,尝试制作实物花灯。当时参与花灯制作的大都是村里老人。”

朱金泽好奇地问道:“老人们手的灵活性有限,他们能学会花灯技术吗?”

“他们年纪虽大,但有人学总比无人学要好。”李站长的话里透着深深的无奈说:“后来,随着制作的花灯作品在多个国际性以及国内展会上屡获大奖,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如96年,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