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历史军事>崇祯重振大明> 第177章 蓬勃发展的民间报业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7章 蓬勃发展的民间报业(1 / 2)

习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朱由检听到吕图南的难处后,给通政司增加了官员,设立大明通讯社,任命报刊主编。

但是这些人一时半会儿却不会来,报刊却仍得办。

朱由检让吕图南把仿照邸报制作的内参和月刊制定,交给他审核后,印刷下发官员。

向公众售卖的事情可以押后,先让官员看看。只要官员接受了,不愁没有人买。

吕图南听到皇帝的要求,又提出了印刷问题:

“内参只有几百份,仿照邸报印制即可。”

“但是月刊要下发到各省,全部由朝廷印制的话,通政司耗费的钱粮太多,运输到地方也容易出现损坏。”

“由地方翻刻的话,印刷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因为月刊每月都要印制,地方增加的钱粮开支同样有些太多。”

“恳请陛下示下!”

因为大明通讯社不是他预想的衙门,而是成了没有品级的事业单位。吕图南对这件事不再那么上心,把难题都推给了皇帝。

朱由检还没有发现吕图南是想撒手不管,对于刚刚掌握大权的他来说,恨不得事情越多越好。年轻旺盛的精力,也支持他做到这一点。不像万历皇帝,疾病缠身又懒,成为了有名的怠政之君。

而且朱由检还发现,他和很多大明官员的思路不一样。有些时候只能安排得事无巨细,免得官员理解出错,做出的事情完全不合他的预期。

像是报刊的事情,他实在没有想到,吕图南忙了两个半月,就拿出一份和邸报没什么区别的内参。只能亲自安排,才能把这件事推进。

所以,听到吕图南说起印刷问题后,朱由检询问道:

“以前的邸报是如何传到地方的?”

“还有明伦大典三朝要典等书籍,地方是如何印制的?”

吕图南回道:

“朝廷的邸报不向地方下发,有些流传到了地方,但大多是旧抄。”

“还有些民间的邸报、邸抄”

“等等!”打断吕图南的话,朱由检道:

“民间如何会有邸报、邸抄,他们私设官邸了吗?”

吕图南心中惊愕,不知皇帝为何纠缠这一点。民间邸报、邸抄由来已久,向来没有人管。甚至还以抄报行本少利微,连纳税都给免了。为何到了当今皇帝这里,连名字都要纠缠?

但是群臣并非都像他一样不敏感,孟绍虞在被皇帝安排了出版厅的事情后,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功绩,才能获得皇帝的看重。此时立刻说道:

“陛下,民间不仅有邸报、邸抄,还有借朝廷名义印发的朝报。”

“这些人不但抄袭朝廷的邸报,还擅自发布假消息。”

“臣以为应该查处,不让他们乱传!”

对他的反应极为满意,对于民间敢借朝廷名义发布假消息,朱由检更是有些无语。

他发现大明的上层机构真的跟不上时代了,对这种明显有很大危害的事情,竟然没有专门机构管理。

所以他当即说道:

“民间所有印刷发行机构,都要成立社坊,在出版厅注册。”

“邸报、邸抄、朝报这类伪装朝廷机构的名称,以后不许再用,都改为报纸、报刊。”

“编纂出版图书的成立出版社,只印刷图书报纸的成立书坊,采编消息的成立通讯社,发行报纸的成立报社。都要在出版厅注册,才能向公众印发。”

“这些通讯社和报社,要和出版社一样,设立社长、总编辑、责任编辑,对发布消息的真实性负责。而且敏感消息审查,防止机密外泄。”

“另外,所有非朝廷设立的机构,不得带大明、皇明、朝廷、官邸、衙门等字样,不得伪装朝廷机构。现在带这些名字的改名,以后再发现以私设衙门处理。”

“大明官方消息,由大明通讯社授权发布。其它报刊转载要付费,而且要注明出处,不得私自删改。”

出版厅又增加了职责,孟绍虞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头疼。高兴的是增加了权力,头疼的是这样做风险很大。钳制舆论的骂名,那是少不了了。

但是被皇帝盯着,他也只能接下这个任务。相比被外面的人骂,他更担心被皇帝厌弃,这才是关系官帽子的大问题。外面的人骂的再多,也不如皇帝骂一句。

想到京城还有个著名的京报,孟绍虞询问道:

“京报应该如何处理?”

“让不让它继续用这个名字?”

问了一下情况,得知京报的发行量已经很大,而且很有影响,朱由检道:

“只要不伪装朝廷机构,允许带京城、山东等地名。但最多到省级,而且要和官方机构区分。”

“另外,各省提学兼管出版事务,在各省注册的出版社、通讯社、报社,只能在当地发布消息。想要向其它省份发布,需要在当地继续注册。想要向大明全国发布消息,需要在礼部注册。”

“礼部负责礼乐教化,一定要把这件事担起来。”

孟绍虞听到之后,感觉自己钳制舆论的骂名又多了点,却不得不硬着头皮问道:

“南京礼部衙门,是否同样设立出版厅,允许报社书坊注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