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历史军事>崇祯重振大明> 第153章 辽东屯田政策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辽东屯田政策(1 / 2)

井田制如何实行,是很复杂的事情。

群臣都知道不可能完全照搬古制,当年的王莽改制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他们纷纷开始讨论,推出自己的井田制方案。

朱由检心中虽有一套方案,却没有在这时说出来。打算让朝野好好议议,听取众人意见。

井田制这个话题,完全能掩盖他提出的各种改革。把磨勘法、戒严法,以及辽东的事情,完全掩盖下去。

同时,在提出井田制后,土地国有制的事情,再没有人反对

关外土地国有,就此确定下来。

让群臣散会后可以和他人讨论井田制,朱由检道:

“现在的屯田政策是什么?”

“产出如何分配?”

孙承宗在辽东实行屯田,当然由他回答,回道:

“按照永乐年间所定,屯田官军以五十亩为一分,每年缴纳十二石正粮、六石余粮。”

“每军受田五十亩为一分,给耕牛、农具,教树植,复租赋。”

“如今五千余顷军屯,有一万余分,每年收获十八万石粮食。”

朱由检听着这个数字,在心中算了一下,辽东五十亩土地平均能收获七十五石,上交十八石,税率就是两成四。

这个税率并不高,朱由检询问道:

“屯田将士五十亩地只需要缴纳十八石粮食,其余的粮食到了哪里?”

“还有各地卫所也是这个制度吗?为何税率不高,军户却纷纷逃亡?”

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太大,孙承宗想想辽东将领的养廉田都要移到内地,回道:

“边臣的养廉田,其实有很多就是军屯。”

“屯田将士除了缴纳粮食之外,还要给边臣缴纳。”

“辽东屯田新立,情况要好一点。边镇军户,的确有逃亡的。”

这下朱由检明白了,还是将领侵占,逼得军户逃亡。

若非如此,军户有地耕种,怎么会穷得逃亡?

更觉得把将领的养廉田迁到内地十分正确,朱由检道:

“所有辽东养廉田,一律迁到内地。”

“以后由护军府地政科专门征收粮食,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向屯田将士收取租税。”

“屯田将士除了正粮余粮之外,不缴纳任何地丁银。”

定下这个制度,朱由检询问孙承宗道:

“这个政策,辽东能实行吗?”

这是给屯田官兵减轻负担的大好事,如果没有将领干扰,当然能执行下去。

孙承宗想到皇帝之前推出的各种整顿辽东将门的政策,知道自己只要把那件事情完成,这件事情就顺理成章。

只是想到之前的承诺,孙承宗道:

“陛下为屯田官兵减轻负担,臣代他们谢恩。”

“但是陛下之前曾说余粮全部征收,臣才敢保证辽东粮食自给。”

“如今全都改为军屯,每分收十八石,即使有一万顷耕地,也只能征收三十六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不能让辽东将士自给。”

这是在变着法要饷,朱由检皱着眉头,仔细算了一下,辽东需要有两万顷军屯,才能征收七十二万石粮食,满足将士所需。

但这还只是将士吃的粮食,算上马料的话,需要的土地就更多了。

土地不可能凭空变出来,但是收归国有之后,却能下令开垦,朱由检道:

“一万顷土地,需要多少人耕种?”

“其余辽民,能不能开垦荒地?”

孙承宗算了一下,回道:

“三十万辽民大约五六万户,每户可耕种五十亩,需要两万户辽民。”

“其余三四万户,可以开垦荒地。”

“但是他们大多没有耕牛、种子、农具,需要官府提供。”

能够开垦就好,辽东山海关外现在被大明占据地方长度约四百里,沿海地形平坦的平原宽度约三十里,这就是一万二千方里、四万五千顷土地。

虽然这些土地不可能全部都用来种田,但是如果把西面的丘陵算上去,能开垦的地方就多了。现在的一万顷耕地,绝对还有人隐瞒。

再想到番薯等新作物有些可以在以前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上种植,朱由检道:

“朕授权辽东百姓,在关外开垦土地。”

“所开垦的土地,前三年免征一切赋税。三年之后,按照军屯对待。”

“这些土地要确认是谁开垦的,只要为恢复辽土纳粮十年以上。将来复辽之后,把土地分给他们。”

“按户确认荒地,每户最高一井田。”

又听到了井田,群臣心中激动,工部尚书薛凤翔献策道:

“洪武四年定,河南、山东等地屯田,凡官给牛种者十税五,自备者十税三。”

“陛下应该将官府提供耕牛、种子的土地另外看待,以十税五收取。”

这是一个办法,能提高征收的粮食数额,也有利于推广新作物,朱由检道:

“那就按国初规定,制定关外屯田政策。”

“原有的军屯严格按照军屯纳粮规定执行,现有归民众的土地,仍旧让民众耕种。但是土地暂时征收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