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极为心动,李尊祖却没有被冲昏头脑。想了一下如今卫所现状,李尊祖无奈地发现,建立新卫所的难度,远比想象的高。
小心斟酌言语,李尊祖向皇帝道:
“陛下,建立卫所需要军户。”
“以现在的状况,微臣很难招揽军户、建立新卫所。”
朱由检闻言皱眉,问道:
“仔细说说,为何很难招揽军户?”
“一个百户就是正六品,还找不到人做官?”
李尊祖苦笑着道:
“招揽军官当然有人愿意,但是招揽军户的话,就没有人愿意了。”
“军户逃亡的事情,陛下应该会有所耳闻,如果不是太苦,他们为何要逃亡呢?”
“现在招揽军户,根本找不到人。”
朱由检闻言恍然,知道缺的不是军官,而是底层军户。询问道:
“太祖成祖建立卫所的时候,是怎么招揽军户呢?”
李尊祖哪知道这么久远的事情,还是旁边正在写圣旨的孔贞运,趁着歇息的时候回话道:
“陛下,那时的时候军户没有现在这么苦,而且很多人不知道要世代做军户。”
“即便如此,太祖那时也抓人作军,洪武三年清查户帖的时候,太祖曾下诏书:”
““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作军。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作军。””
“这些有罪谪发的军户占了很大一部分,另外还有跟随诸将从征的士兵、归附的降兵,都充为了军户。如果军户数量仍旧不足,那就籍民为兵,称为垛集,征发到足够军户。”
“这些军户承担了兵役,其他人才能安享太平。太祖曾说“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如今虽然九边贫困需要钱粮救济,但是百姓却不需要承担兵役。”
“前汉所谓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本朝大部分百姓,是没有这种苦难的。最多在战时承担徭役,为前线运送物资。”
听着孔贞运的解释,朱由检总算明白过来,虽然都是世袭,但是世袭军官是给有功将领的赏赐、世袭军户完全就是惩处。
太祖朱元璋自己都很明白,从军是个苦差事。但是如果没有军户承担兵役的话,朝廷的兵役就要由全体百姓承担。太祖选择了苦一苦军户,让百姓少了兵役之苦。
如今卫所制度实行二百多年,大明百姓哪个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想招揽人去做军户,完全是在做梦。
倒是招揽人去做军官,应该会很容易。毕竟是新设立的卫所,以后很可能成为世袭军官,谋个世代富贵。
“太祖他老人家真是厉害,卫所制下军官和军户都是世袭,两者的地位却截然不同。”
“军官想要侵占利益,就要从军户身上谋取,他们会帮助朝廷镇压军户,让军户好好当兵。”
“军户大部分没有反抗能力,即使他们的后代出现人才,一旦立功受赏成为世袭军官,同样会反过来压迫军户。”
“所以大明的卫所制虽然崩坏得不成样子,却仍旧顽强存在,是大明军事的根基。”
卫所战力不行,这是一百多年前朝廷就知道的事情,但是要说废除卫所,恐怕没有人愿意。
大明这么大的国家,平常即使没有战事,也需要一二百万军队。如果把卫所废除掉,世袭军官需要朝廷供养不说,大明各地的守军,就需要征发兵役。这对大明百姓来说,是更要命的事情,他们宁愿苦一苦不认识的军户,也不愿朝廷征兵。
所以大明的卫所制,关系到除了底层军户之外所有人的利益,即使朱由检这个皇帝,也不可能废除卫所制。
“废除卫所的难度实在太恐怖了,好在我还没有想过这件事,避开了一个大坑。”
“但是我想像太祖那样用卫所制开疆,同样极为困难。”
明白了卫所制的本质,朱由检对招揽军户的事情完全不抱希望。那些军户宁愿成为流民也要逃亡,怎么可能还有人愿意成为军户呢?
甚至,假如自己强行征调流民去当军户,那些流民很可能立即成为流贼,武装反抗朝廷。
流民都不愿去,主动招揽不可能招到几个人,那么除了谪发罪犯之外,还能用垛集的方法、直接籍民为兵吗?
朱由检只是想了一下,就自己摇了摇头。以大明现在的状况,那样做就是逼民造反。说不定征发的军户走在半路上,就有懂点历史的人突然觉醒,装神弄鬼之后,向大家说:
“当军户生不如死,逃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然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大明王朝遂覆灭矣。
想想这个后果,朱由检就觉得可怕。所以他果断放弃了征兵的想法,决定以募兵为主,而且要向募集到的士兵承诺,他们不会成为军户。
但是这样一来,养兵的成本就高了,和自己利用卫所制、减少钱粮消耗的想法不符。以大明如今的财政,根本养不起多少募兵,更别把他们派去金角卫,还要由朝廷负责后勤补给了。
所以思来想去,朱由检还是决定采用卫所制,只是减少需要招揽的军户数量,改用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