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有了出息,天和帝也忍不住多往郑皇后宫里走了几趟,他早在很久之前就不选秀了,宫里最年轻的嫔妃都有二十多岁了。
这些年轻的妃嫔也就在年节时,面圣一次,平时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宫里结伴玩耍。年轻的无宠、年纪大的儿女都基本已成年,虽然前太子被废后,储君未定,可大家都基本默认是齐王了。
最关键的利益冲突没了,后宫一片和谐,大家一起赏花、听戏是常事,天和帝每次来皇后寝宫,都会遇上一起打花牌的妃嫔。
她们见了皇帝,都很识趣地笑嘻嘻退下,从来不邀宠。又不是郑皇后拦着陛下,不许宠幸她们的?是陛下自己无能为力了,妃嫔们还能怎么办?
反正宫里也不愁吃穿,皇后为人也和善,这日子总比外面舒服,就这么过着吧!大家心态都十分平和。
郑皇后要不是为了儿子,也巴不得天和帝别来找自己,每次来了都要伺候他,说话也要谨慎考虑,她年纪也大了,就想每天过点舒坦日子,不想每一句说的话都要仔细斟酌,更不想吃个饭都不安稳。
她心里腹诽,脸上却带着柔和的笑容,“我让人炖了一点银耳汤,陛下要一起喝吗?”
天和帝坐在软榻
上,看着她身后怪兮兮的隐囊,“这是什么?”
“是小九媳妇送来的,各宫都送了,比以前用的要松软。”郑皇后含笑说,小九媳妇就是赵王妃。
宫里以前的隐囊都是藤蔓编制而成的,而赵王妃送来的是织布填塞了木棉制成,郑皇后一用就喜欢上了,还让宫人做了不少喜庆图案。
天和帝对这种小东西不在意,倒是欣慰道:“老五懂事了以后,带着几个兄弟也懂事了。”
郑皇后笑着说:“这是儿媳们的孝顺,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她平时见得最多的还是儿媳,对她们也都很满意,反而是儿子时常会气人。
她感慨道:“可惜我膝下也没个女儿,不然像柳昭仪那样,女儿三五不时入宫请安,承欢膝下多好。”也不用整天殚精竭虑地为儿子谋划。
天和帝把柔和的隐囊垫在自己腰下,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好整以暇道:“你若是羡慕,让她们时常入宫请安不就成了?”
他膝下儿子、女儿都不缺,只有他不见儿女的时候,没有皇子公主忽略他的时候,对郑皇后的感触不深。
郑皇后暗暗翻了一个白眼,她要是像他那样天天处理朝政,也不会想要女儿来陪自己说话,难得闲暇,休息
还不够,哪有精力同人说话?
可现在满宫就找不出几件事,大家闲来无事,不也只能同女儿、儿媳聊聊天了吗?她们好歹还能出宫,知道点外面的事。
郑皇后心中腹诽,但面上还带着柔和的笑容,亲自从丫鬟手中接过递来的银耳汤,“陛下,您尝尝。”
天和帝年纪大了,口味也跟年轻时不一样,更偏爱软烂的甜食,只是银耳是山珍,需要深入密林才能采摘,容易出人命,所以他免了这份贡品。
也不只银耳,宫里除了治病的灵芝、人参外,大部分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山珍都没有,就怕上行下效,大家都要这种山珍,可不就是苦了百姓吗?
郑皇后没入宫前,最爱山珍,后来从天和帝口中得知,原来每一样山珍都是靠人命换来的,她就不怎么吃了,这次要不是儿子孝顺,特地从幽州买了不少回来,她也不会碰。
她端给天和帝时,心里还有些忐忑,生怕老头子迁怒儿子。天和帝倒是没什么反应,只是唏嘘道:“就知道我不要,他们也会派人去采摘的。”
郑皇后宽慰他说:“可如果不是您下了禁令,入林子的人可能更多。”皇帝认为这事劳民伤财,大臣就算再喜欢,也不敢明目
张胆,这就导致市面上出现的山珍数量比以前少,这就足够了。
天和帝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儿子难得出门一趟,还想着带东西回来孝敬,那是好事,也不是横征暴敛,有什么好训斥的?“我瞧这孩子最近长进了许多,让他带着媳妇、孩子入宫,我们一家好好吃顿家宴。”
郑皇后喜不自禁地答应了,“干脆让孩子都回来,大家热热闹闹吃一顿。”
天和帝点点头,“也行。”宫里也好久没热闹过了,他感慨说:“你要不让老六送几个孩子进来陪陪你?”宫里也要多点孩子的声音。
天和帝膝下最小的皇子,如今都有十一岁了,每天都要去崇文馆进学,天黑才回来,公主更是全出嫁了,先朝时宫廷每年还会采选民间女子入宫当宫女。
有些宫女入宫时才五六岁,很多宫妃都喜欢养上几个乖巧听话的,当猫儿狗儿一样解闷。而天和帝素来怜下,宫女都是选京城附近的,方便宫女亲人探望。
他也不允许不大范围采选,更不是一年一次,基本要五六年才采选一次,宫里更不会有小孩子了。他以前还不觉得,自打皇子公主们陆续成亲离宫后,宫里似乎越来越冷清了?
他想着皇后先前惋惜
说,膝下没能有个女儿,倒是替她盘算起来了,让老六送几个孩子进来,也让老妻享受下含饴弄孙的乐趣。
郑皇后一口拒绝:“不要。”如果现在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