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咱能顺利北伐,也是取了个巧。”朱元璋哈哈大笑两声,看向王布犁的眼光颇为赞赏:
“南人北治,也是一招好法子。”
只不过朕有个很深的谋划,不足为外人道,你且先受点委屈吧。
胡惟庸见目的达到了便也没有多言语。
这批人更是干劲十足,他们尚且年轻,太子也年轻,但终究是储君,未来太子要提拔,肯定是优先这批人呐。
反正不管怎么内乱,都得是咱老朱家的子孙。
“历朝历代把帝国的首都定在南京是没有前途的。”
这个点就是胡惟庸。
大明目前的方针就是死命的吸江南地区的血,才能维持更好的运转。
你从南往北打,很难打得过北方人的。”
朱元璋却看向一旁的王布犁:“布犁,你觉得应不应该迁都?”
“胡惟庸,朕是有迁都的打算的。”
平时懒懒散散的,一问他事吧,他都给你往大了说。
所以才会在王布犁面前给他推波助澜一把。
总之这群人是不得不防,必须得给他们整的没脾气了,最好让他们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这口锅,胡惟庸直接给他们扔了过去。
就算是老朱大力清除朝中的淮西集团以及浙东集团的势力,可是在他临死前两年,南人就敢搞出来南北榜这种活来试探老朱。
目前而言,不仅仅是要废除丞相制度,更是要搂草打兔子,对付江南那批人。
这个汪广洋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看来今后还需再敲打敲打他。
他一直都想要迁都,否则也以后也不会让儿子去亲自督办此事。
王布犁指了指四川的方向:“北方的汉人也会被那些游牧民族裹挟,一同南下作战,双方之间的农耕差距会越来越小。
朱元璋瞧着地图指着更北方道:
再加上老朱本就是忽悠那批江南地主们上了他的贼船,如今全被他骗了,谁心里没有怨气?
结果王布犁搞了这么一出,虽然摒弃了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总归是有了做官的出路,没有被胡惟庸这帮淮西集团给堵死喽。
毕竟老朱也不是所有人都要。
而站在另一旁的朱标也是有些发懵,他爹与王布犁什么时候沟通过这种内容了?
“咱是觉得大明的国都应该往北方走一走。”
朱元璋是不放心北方有一员手握重兵的大将驻守的,搞不好就会成为安禄山。
也就是女真人带着刀子来了之后,杀的人头滚滚,又能在江南顺利收上税来了。
王布犁也并不否认,他只是询问:“太子哥举这段例子是想要证明什么?”
“陛下,何出此言呐?”
更不用说什么塞外去填充人口了。
大明中后期对于江南地主们就收不上税了,更不用说后期更需要银子的时候。
“陛下,话虽如此,但是如今整个大明的重心可都在江南,若是着手迁都,对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就变弱了。”
王布犁指着南京的位置:“其实定都此处,还有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万一将来蒙古人再次强大起来,丧失华北等地。
朱元璋也是颇为认同的颔首,经过科举选出来的官吏,他实在是太失望了。
“嗯。”
“可是我爹他就是从南往北打的。”
之前他都没有往外说,更是没有人能够参透。
朱标轻微摇头,大明军队北上的速度极快。
那些隶属于大元的蒙古底层人,自己个都喜迎王师的到来。
或者说是懒得结党。
“陛下,汪广洋确实不是常人。”胡惟庸顿了顿又开口:
“可是那些江南士人也不是能被轻易抓住过错的,无法惩治他们。”
现在朱元璋把他调回来,就是一个想要继续重用他的信号。
胡惟庸有些诧异,难不成陛下又想要回凤阳那个老地方?
那有个屁啊!
不对。
朱允炆身边大多都是南人,他们怎么可能会保证北人的利益?
现如今王布犁说的这个去北方历练的法子,他总觉得是可以去试一试的,才会大力支持。
“陛下,臣也有所耳闻,那宋濂等人都想要重开科举,对于驸马挑选许多读书种子前去北方历练,颇为不满。”
偏偏你听完之后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故而对于朱元璋的询问,胡惟庸下意识的以为是对淮西集团的敲打,他故作认同的道:
出主意是出主意,但是要做事的话,还得有人顶在前头。
可光是“自己人”这一方面,胡惟庸与王布犁二人都有各自的见解。
哪有内地人口不够,就先往外长城外迁徙的。
“整个地理环境表明了北方牧区拥有南方没有的低成本产马地,若是与农耕区稳定的生产力相互结合起来。
一旦这么做,那就全都成了蒙古人的奴隶,或者给他们提供一大批紧俏的生活物资了。
至少读书在当地稍微有些名声的,才能被叫来南京吃皇粮有补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