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项目组,玉兔号探测车负责人张先鹏
“张工,你看一下这个。”
张先鹏四十来岁,头顶的强者发型初步呈现,证明着他正在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黄金的年龄段。
全秃则状态下滑,没秃则经验不足,这种半秃+斑秃的微妙状态,刚刚好。
张先鹏:“什么东西?”
“之前和您说的,开明智能那边提供的一种全新设备.嗯,现在应该叫‘太一天工’更合适一些。
张先鹏之前没有参加“火箭回收研讨会”,也没机会见过那神乎其神的智能单元。
但对周教主的水平还是略有耳闻的,这位可是局里都异常重视的大佬,他自然不会轻视。
搞不好,中国航天的另外一条名叫“民营”的腿,未来就要看“太一天工”的了。
不过即便有所预期,看着视频里“刚子”灵活的清理障碍物,他还是激动的直挠头。
细软枯黄的断发如雪般落下,抗议着主人的粗鲁。
“还有这种东西?太牛逼了吧?”
洪安然笑道:“研讨会的时候周总演示过一次,不过要求我们不外传,所以直到现在,有了确切的方案我才和您说。”
“能源呢?重量呢?符合月面环境么?”
“能源直连玉兔号,为了节省配重没有带蓄电池,稍稍会拖累玉兔的续航,但可以接受。”
“重量500g,周总说还能再优化50g,月面环境需要测试,但设计上是没问题的。”
卧槽,有这种技术,玉兔还怕个der啊,要知道月面探测车,除了自身故障外,最怕的就是障碍物。
一个石子,都可能让地面上无数人的努力打水漂。
而且这种“携带式”设备,不会过多影响玉兔的系统性.用起来最是方便,不需要推翻重造。
不过紧接着张先鹏想到一件事情,说道:
“可嫦娥三号作为国家级探月工程,到时候不说直播吧,过程和影像都是要全球公开的,这方面周总没问题么?他需要保密不?”
这也算是“探月”的一个国际惯例。
将过程、影像进行公开,才能消弭质疑,自我证明。
当年老美不管真假,也是走的“公开”的路子,之后包括毛熊、中国,也都如此。
哪怕是失败的探月。
否则谁不能吹自己登月成功呢?
直接放一段3d动画不就完事了,摄影棚都不用搭!
洪安然这才想起来,这件事儿忘了和周总说明了
犹豫半晌,斟酌道:“我问问看,应该问题不大。”
毕竟那位,好像挺爱出风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