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律法都是依据当下国情制定,若因井田制而动摇秦法,国家必将陷入动荡。”
柳生不甘示弱:“律法可以修改完善,以适应井田制。况且,井田制下土地公有,可避免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百姓都能有地可耕,何乐而不为?”
这时,蒙恬堂弟-中将军蒙钰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妥。井田制下军事与土地绑定,如今我大秦军队皆为国家之军,若实行井田制,军事体系将大乱,边境安全如何保障?”
李由附和道:“而且,井田制实施需大量人力来管理分配土地,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国家财政负担不起。”
柳生争辩道:“可从地方选拔贤能之士管理,无需增加太多官员。”
李斯摇头道:“地方贤能如何选拔?标准何在?若选拔不当,易生腐败,反而加重百姓负担。”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胡亥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
易华伟则在一旁默默分析着各方言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久未发言的王绾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无论井田制与否,当务之急是解决当下百姓土地问题。可先派人清查土地兼并情况,制定相应律法限制,而非急于改变土地制度。”
胡亥微微点头,看向易华伟:“老师,你怎么看?”
易华伟直起身子道:“陛下,臣以为王大人之言有理。井田制不可行,但土地问题必须重视。
胡亥微微点头,目光投向易华伟,神色间满是敬重:“老师,你怎么看?”
易华伟缓缓直起身子,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臣以为王大人之言有理。井田制断不可行,此乃历史之明鉴。然当下土地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必须加以重视。”
言罢,易华伟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过四周群臣,继而开口道:
“据黑龙卫与治栗内史的详细统计,如今大秦之局势令人忧心。占全国人口尚不足百分之十的老世族、新士族以及六国遗族,竟掌控着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这些土地仿若他们的私产王国,成为其肆意妄为的根基。”
“他们凭借手中占有的大量土地,对国人百姓进行残酷至极的剥削与压迫。百姓沦为佣户,虽终年在田间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
“而占举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庶民,仅仅占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更为艰难的是,这些土地大多十分贫瘠,即便百姓倾尽心血播种耕耘,最终也未必能有所收成。”
“庶民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在无尽的剥削之下,生活难以为继。长此以往,不仅严重限制了我大秦快速恢复国力,更与天下安稳的诉求背道而驰。我大秦历经始皇陛下的雄才大略,结束了刀兵乱世,当今天子自当为天下国人百姓开创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之世,这是大秦的使命,也是陛下的责任。”
“民以食为天,此乃千古不变之理。若要大秦帝国长治久安,就必须做到耕者有其田,让百姓有生存之基,有劳作之盼。唯有如此,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家方能繁荣昌盛。”
说到此处,易华伟眼中光芒更盛。他深知土地改革势在必行,这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解放了生产力,大秦的国人百姓才会有信心、有能力去努力生养。
不出二十年,人口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当下之世,人口对于大秦而言,是最为根本的要素。而土地,则是这根本中的根本。土地承载着百姓的生计,关乎着国家的兴衰。
易华伟怀揣着巨大的野心,心中的宏伟蓝图若要付诸行动,必须建立在国富民强、人口繁盛的基础之上。正因如此,他才对土地改革有着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他需要海量的人口来支撑他心中那宏大的梦想。
易华伟深知,若人口不足,即便大秦锐士英勇无畏,付出巨大牺牲打下广袤无垠的土地,最终也会因无人耕耘而逐渐荒芜,继而失去。土地与人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易华伟望向群臣,一字一顿地说道:“陛下,当下之策,应依靠天下无田的庶民,保护有田的庶民,有步骤、有区别地削减老世族、新士族以及六国遗族等各大势力所占有之多余土地,以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于帝国之内,可实行抽补、调剂之法。通过合理的调配,解决庶民土地不足的问题。对于老世族以及新士族等各大势力多余的土地,朝廷可采取赎买之策。”
“以一定的钱财或粮食,购买他们多余的土地,再将这些土地公平地分给无田的庶民。如此,既能缓解土地矛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各方利益。”
易华伟话音刚落,朝堂之下顿时一片喧哗。
“陛下,若是采取赎买之法,只怕朝廷财政会不堪重负,陷入紧张之境。如此一来,国家恐将动荡不安啊……”王绾眉头紧锁,目光凝重。他心里明白,若真要赎买那些大量的土地,所需钱财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对朝廷财政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陛下,丞相所言甚是有理。易大人此做法,不仅老世族、新士族以及六国遗族等会因利益受损而奋起反抗,朝廷也必然会因支出海量钱财而面临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