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第 127 章(2 / 3)

么可能对朝廷有好印象。

难办,实在难办。

南方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他们家汗阿玛在位时就没少头疼,他们要坐稳江山不能只靠打,还要收服那些固执的前朝遗民。

就算那些经历过前朝统治的遗民依旧不肯出山,也不能让他们把那种思想传给后辈。

老朱家当皇帝当的天怒人怨,也就仗着他们是汉人,那些读书人就尊他们是正统。

他们满人朝廷能推行汉化,一样尊孔崇儒,一样施行仁政,汉族的读书人一样能和以前一样科举做官,他们还能吸取前朝的教训少走点弯路,至于一条黑路走到死吗?

康熙曾经试图去理解那些顽固不化的前朝遗民,但是处在他这个位子注定不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死也不肯出山,所以他也不去纠结了,现在那些住在深山老林的爱怎么样怎么样,能把小一辈的年轻人拉拢过来就行。

南边藩王的威胁已经解决的大差不差,喀尔喀三部也能稳定一段时间,他现在能腾出手来处理江南的事情,不怕和他们耗时间。

他想好了,今年有秋闱考试,正好在秋闱之外另加一个“博学鸿儒科”,那些年纪大的前朝遗民只要愿意来,就是写的狗屁不通也没关系,朝廷不介意他们写的怎么样,只介意他们来不来。

朝廷从顺治年间就开始修明史,那些读书人要是不来的话,明史修成什么样只能他们说了算了。

他也没想折腾人,那些前朝遗民想为前朝尽忠尽孝没人拦着,尽忠尽孝的前提也得是先活着是不是,他们愿意应朝廷的征召,朝廷出钱养着他们,让他们来按照他们的心意给前朝修史书,这相当于吃着本朝的饭来为前朝效力,不来白不来啊。

反正不管他们来不来,前朝都已经忘了,大清是天命所归,再自欺欺人也没办法。

康熙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喜欢生气,看到什么不顺眼的都能气上半天,气了那么多年后他也懒得生气了,自己生气没有用,不如让别人生气。

他就喜欢看那些家伙生气又不得不听他差遣的样子。

前朝遗民中铁骨铮铮的的确有不少,但是大部分还是会顾及子孙后代的前途。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要是不出仕为官,他们苦读多年是为了什么?

不是所有人都能凭学问名留青史,绝大部分人读书还是为了出仕为官。

曹寅第一次进宫的时候已经被皇帝拉着说了半天的话,曹玺每个月都会有密折送到京城,他对江南的情况了如指掌,但是奏折上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还是不一样,能直接听他才懒得看奏折。

小曹同学刚刚送走好奇心强烈的阿哥爷,寻思着是时候换班出宫了,又被皇帝给叫去了御书房。

面见皇帝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放到别人身上那是求之不得,但是对小曹同学来说,他只想把机会留给别人。

实在不行的话,过几天再找他也行。他只是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好歹给他留点适应时间。

小曹同学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御书房门口,调整情绪让自己精神起来,然后大步上前给皇帝行礼问安。

康熙亲自把人扶起来,在他面前也没什么架子,“子清,隆禧那小子刚才和你说什么了?”

曹寅:……

合着派个人去盯梢还不够,还得他亲自过来回一遍?

小曹同学深吸一口气,把刚才说过的话一字一句的复述过来。

只要皇帝不嫌麻烦,他费点口舌也没什么。

真是的,出门之前爹也没说皇上那么絮叨啊。

曹寅来京城的路上想了很多,他们皇上年幼登基,历尽艰难从辅政大臣手中夺回大权,亲政之后几场大战打的南方藩王闻风丧胆。

台湾郑经现在都不敢和以前一样去福建作乱了,也是之前被打怕了,躲在台湾岛上不敢出门,生怕出门看到的就是朝廷的大军。

皇上那么厉害,应该是个不怒自威少年老成的人才对。

百闻不如一见,想破脑袋也不如进宫看一眼,什么不怒自威、少年老成都不存在,皇上看上去分明和他差不多,就是个爱说爱笑的少年郎。

也可能是他刚来京城没几天,没见过皇上杀伐果断的模样。

康熙在亲近的人面前的确没什么架子,身边有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弟弟,再稳重的人也得被气的跳脚。

再说了,曹寅是孙嬷嬷的儿子,是他的奶兄弟,他小时候身边乳母奶娘不少,只和孙嬷嬷感情最好,他和隆禧出痘的时候都是孙嬷嬷在外面照顾,看在孙嬷嬷的面子上他也不会给曹寅冷脸。

还有就是隆禧说的那样,小曹长的好看,放到跟前看着也赏心悦目,就算心里有火气,看到那张脸也气不起来。

隆禧为什么在长辈们那里吃香,还不是臭小子是他们兄弟几个里长的最好看的。

康熙听曹寅说到海上那些商船的时候也很心动,亲兄弟就是亲兄弟,财迷起来都是一个样儿,不过心动归心动,他们能心动,但是绝对不能把心动变成行动。

“你刚来京城可能不知道,老七想一出是一出,你和他说多了,他哪天心血来潮就能自己造艘大船跑去海上。”操心的哥哥亲自给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