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其他类型>重生制霸影视圈> 第 117 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17 章(1 / 5)

有谭台长开路,剧组人员进山格外容易。

不过韩训发现,一路上微弱的信号,到了半道上就直接消失,全然没有恢复的迹象。

他心想,幸好徐思淼跟着来了,要不然知道他进了万象天文台连电话都接不到,说不定文老还没等到传说中的罗斯专机,就先看到了徐少专机,上来兴师问罪。

车子一路沿着狭窄的水泥路开到了离天文台最近的停车场,进入大门,就能看到两排遥遥相对的两层宿舍楼。

谭台长下车介绍说:“这里是工作人员生活区域,食堂在对面那一栋,研究所、实验室和天文台在上面。”

剧组的人下了车,在凌冽的寒风中缩着脖子往天文台走。

山坡弧度温柔,通往崖边的道路比想象中宽广。

那些山脚下看起来险峻陡峭的地方,从天文台的背面过来,一路平坦,很有天高地阔任我游的洒脱感。

大家一边走,一边听谭台长讲万象天文台的基本情况,仿佛导游带着游客们在去天文台进行观测。

他没有特意讲一些深奥的天文学知识,而是说着工作人员和研究员的日常安排。

大多数人昼伏夜出,守在望远镜记录研究数据,因为天文台的气候和位置极佳,拥有全国最大的通用光学望远镜,所以档期安排密集,大家都忙于夜间观测,白天都在休息,所以现在没什么人,晚上要热闹一些。

谭台长说:“两年前国家纪录片节目组过来,准备拍摄一下我们研究员日常工作的场景,剪辑到《中国科研》的片段里,可惜当时望远镜在做维护和保养,暂停了一切研究活动,所以没能入镜。我们倒是无所谓,但是这座望远镜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连一个镜头都没有,算是我们台一直以来的遗憾。所以我才会跟国家天文台申请,同意你们过来取材。”

对研究员来说,望远镜是科研的生命,无数通过万象天文台取得数据发表的论文获奖,最大的大功臣却不为人知,实在有些遗憾。

韩训远远的盯着那座白色建筑,心里满是天圆地方、覆野天穹的感慨。

在天地开阔的地方,心境都变得宽广,一腔豪迈之情促使韩训出声问道:“谭老师,您能说说万象天文台最近的研究方向吗?”

谭坤面色诧异,笑着看了看文鹤山,说道:“文老还提醒我,不要总说那些严肃理论,因为你是文科生,听不懂。”

他能同意《晨昏线捕手》来取材,很大原因是因为韩训。

这位优秀的编剧,无论什么枯燥的题材都能写得有趣,作为天文工作者,他当然希望能够引发韩训的创作灵感,继而吸引到更多的学生,爱上这门本质枯燥的专业。

虽然谭坤在专业推荐里,全都说着天文学劝退真相,心里仍旧无比期望,学生们了解了天文学常年和程序、数据打交道的本质之后,依然决定投身这项他热爱了终身的事业中来。

韩训说:“谭老师,很多东西我确实听不懂,但是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我和西大的天体物理讲师学过一段时间,他简单描述过以前到观测站取数的经历,所以我更好奇,大学里面的研究和天文台的研究,是不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我们的研究谈不上差别,本质都是宇宙研究,只能说方向和目标不同。”谭坤说,“西大天体物理经常有学生来实习,或者他们西大研究所派人过来申请观测,很多数据都是通过这座光学望远镜获取的,就比如最近的B型亚矮星研究……”

说起最近的科研方向,谭坤就一脸严肃的给小编剧上起了天文课。

专业术语每一个词汇都似曾相识,韩训记在脑子里没有两秒,又被新的词汇占领。

韩训不愧是听过奥数天书的人,当他把专业词汇转换为1、2、3这样简单标记之后,就能迅速浓缩出谭坤的知识要点——内部结构分析是天文台.独立完成的!恒星中心1号项目的发展历程推演,是西大实验室帮忙演算出来的!2号项目的3号运动的模拟分析,又是借了中科院的团队协助做出来的!

总之,所谓的研究项目很难独立完成,经常分为天文台、大学、研究院合作进行,因为天文研究需要的设备稀缺,资金有限,各方占据其中一部分关键,有时候还要求助于国外的空间望远镜,展开4、5、6、7研究。

《校园战争》帮助韩训火速成长,在完美使用数学标号替换之后,谭坤的高深理论仿佛成为1+2=3一样容易。

于是剧组的人一脸懵逼,看着韩训严肃正经接受教育,顿时觉得韩老师深不可测。

不愧奥数剧本的撰写者,连什么中央对流核内的湍流这种拗口运动,都不会茫然的假装点头,不懂装懂,而是好像真的懂!

韩训努力的听,谭坤兴奋的说。

毕竟是他经手的项目,而且是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前沿科学,如果能够在电影里体现出来,自然是天文迈入万家科普的一大进步。

出去做了多少科普报告和讲座,也许还是电影院科普更加有效果。

谭坤想科普,韩训也在想。

一篇高深理论被他1234划成了浅显易懂的理解,但是要把这些搬上荧幕……果然还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