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考完殿试之后,得知大福对他娘有救命之恩。他感动于赵小娘子的善良,渴望求娶这样一个好姑娘。
谁知陛下让他担任正旦副使,真的安排他去出使辽国!
“这几年辽国不太平。”苏轼打听到一些消息,特意告诉弟弟,“听闻是辽国的皇叔跟皇帝在争斗,斗得可狠了,各路起兵纷争也有不少。”
苏辙沉默了一瞬,出使是有风险的,搞不好会丢掉性命。可是作为一个臣子,他愿意肩负这样的使命。
他想到赵小娘子。
何必呢?
何必要耽误人家呢?
一切等他从辽国回来,再说吧。
==
二人薄得像清晨太阳光的情谊,联系得少了,便会被时间冲淡。当上官的苏辙更忙了,他在半年内学习契丹语和契丹风俗习惯,他是一个聪明人,能把哥哥的诗翻译成辽国的语言。
而苏轼的名气则更大了。
他在二十岁这一年考中状元,人十分年轻,说是天才并不为过。想要和他结亲的人家络绎不绝,家里有闺女的老爷们差点把苏家门槛踩破了。苏洵经常借口上班躲出去,而程氏大多数情况下沉默寡言。来说亲的媒婆讲得女方家庭天花乱坠,千般万般种好处,程氏一句话都不接。
她先前得了中风这种病,语言功能受到损伤。比起那些眼盲、全身瘫痪的患者,她姑且算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程氏被女儿八娘照顾得很好,她恢复了三四成能力,可以说一些短句。
至于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大夫说了,还需要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程氏挺知足的,她做人很惜福。她想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如今高中,这是天大的福气。她从来没有埋怨老天爷让自己生病,因为上天对于苏家已经足够厚爱了。
苏氏一门三个男人,全部当上官儿,连带八娘这样的女子,能够嫁给宗室为妻。
如果这不叫大运气,谁家能有大运气呢?
“娘,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你身上哪儿不舒服,一定要跟爹爹和哥哥讲。若是你不好对着男子开口,找大姐姐也可以。等嫂嫂进门之后,你就好好享福吧。。”
苏辙出使辽国的前一日,苏轼相看好婚姻对象。苏轼看中的小娘子姓王,王小娘子自幼饱读诗书,是一个文化人。而且王家和苏家是老乡,皆祖籍眉山。王小娘子的父亲考上进士,这门亲事是门当互对。
“不知道我能不能赶上哥哥的订婚酒和喜酒。”苏轼买了一坛好酒,半扇猪肉,“如果赶不上,这顿当是我提前吃了哥哥的酒席,贺哥哥新婚!”
“子由想的倒是美,哪里有新郎官在席上掌勺的?”
苏轼横了弟弟一眼,他砍下两只猪蹄,笑呵呵地丢进去锅里煮。
老苏给两个儿子取了表字,长子叫子瞻,次子叫子由。苏子由吃完这一顿味道甘美的东坡猪蹄,背着行囊,离开了家。
在出使辽国的团队中,苏辙和另一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很聊得来,结交为朋友。
韩相、韩琦的长子韩忠彦。
韩忠彦只比苏辙大一岁,他有一个当宰相的爹爹,真是当朝的官二代。要说是无才无学的草包官二代,皇帝肯定不愿意把人塞进去出使团,让这种人过来刷资历。
苏辙看着朋友的脸,心想他以后有机会,定要亲自上门拜访韩相公(“相公”是宋代对宰相的尊称)。当儿子的长成这样,当爹的到底有多帅?
小苏本身对韩琦十分崇拜,他在考过礼部会试之后,曾写下一篇《上枢密韩太尉书》,流传到坊间。他写文章,一来展示自己的才学,二来希望能够见到韩相公。
可惜韩琦不见他。
韩琦没有接见这一届科举的任何一个考生,并非是看不起人的意思。他身为朝廷重臣,理应避嫌,不然以后苏辙高中了,旁人说一句“韩相与这个考生交好,所以这个姓苏的考生高中”。
这下可是大家跳进河里都洗不清!
苏辙想明白事情的经过,他猜想韩琦不见自己,一定是有缘由的。眼下,他虽然不曾见过韩相公,可是他见到韩相公的儿子!
萧靖之所以同意将韩忠彦塞进去使团,原因无他,小韩他长得帅啊!大宋的使团不仅有外交人才、文化人士、武力保证,同时还有门面担当。
韩忠彦就是这一届的门面担当。
年轻人身材修长,剑眉星目,唇红齿白,气质上佳。小韩不说话的时候,很能唬得住人。
只是他一说话就露陷了。
“子由子由,你的契丹语说的真好啊!”
“子由子由,这个梨那么黑,你竟然吃得下去。”
“子由子由,我家有好多书,等回到东京,我邀请你来家中的藏书阁。”
苏辙:“……”
韩忠彦惊讶的眼神,弄得苏辙嘴里的半口冻梨,险些呛在喉咙那里。小苏吸了一口冰凉的梨汁,语气十分快乐:“等会去东京,我一定会去你家拜访。”
他是想见到韩相公的。
招待大宋使臣的辽国接办使,是一个面容和蔼的中年大叔。他看到一行宋人,先说:“听闻大宋出了一个大才子,叫苏轼,只恨我的书读得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