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暑气未消。 鸣蝉频响,正是午膳时分,一辆马车缓缓踏过尘嚣,打破了身周的寂寥。 “大人您看,衙役此时正施粥呢!”苏州县令指着前方施粥铺子内,难民接踵而至,排队领着粥饭的和谐景象,对顾知问邀功道。 顾知问闻而不语,不顾阻拦,独自穿行于难民施粥铺子间,眼神落在铺子旁一老者手中的破碗上。 清粥不见米,内还不乏沙石,可老者却毫不嫌弃,自己只舍得抿上一小口,剩下的全然倒给了一旁的小孙女。 “乖宝快趁热吃罢,阿婆不饿的。”老妇人抚了抚小孙女的小头,见她吃相若虎狼,便咽了咽口水。 顾知问见状握紧了双拳,指尖被他掐得发白,眼底尽藏着怒意。他快步上前,行至铺子中那大缸前,却遭了施粥衙役刻意阻拦。 “大人......县老爷交代,若您执意要看,务必阻止。”那人说话支支吾吾,却好似是有意引起顾知问的注意。 顾知问果然将他一把推开,俯身看向那大缸,打开盖子的一瞬间,一股难闻的馊臭味立即从中传出。 他抬袖在鼻间扇了扇,忍着臭气探头向缸内望去,才见汤清若水,其中偶然可见几粒米,缸底还沉着沙石。 “少时苦读的圣贤书,便是教你如此鱼肉百姓吗?”顾知问下令将那口缸抬下去,转头盯着身周被吓得双腿发颤的苏州县令,眼神凶狠,恨意隐现。 “大人明察,不是下官怠慢,只是自从上面下令施粥以来,不断有流民冒充灾民领粥,以致灾民无粥可食。可若是在粥中加入些许沙石,流民强盗便不屑一顾,真正的灾民也不会嫌弃......”狗官还未说完,便被顾知问一语打断。 “苏大人,为人父母官,怎可如此?”他咬着牙,望着铺子外一批批灾民,不免心生悲悯。 “从今日起,所施之粥不得含有半粒沙石,须得立竿不倒,所施之时须得温热,不得怠慢。”他对着身前衙役放声下令,众位衙役得令皆跪地应声,语气中尽是感激。 兴许灾民之中,不乏他们的亲人。 他回想起一路上见到的无家可归,风餐露宿的难民,便又补充道:“粥铺之旁可设营帐,供流民居住。” 待事情交代完毕,顾知问转身面向苏州县令,垂眸而视,眼底尽是鄙夷。 “大人饶命!”苏州县令见他不似先前几位钦差,不是个好收买的,便一时失了对策,立即跪地求饶。 顾知问轻叹一声,却并未出一言安抚,任由他跪地叩拜,神色中未有半点怜悯。 他抖了抖衣摆上沾染的尘土,理了理素色长衫。 “苏州之事,我自会尽快禀报官家,至于你的罪过,相信官家自有定夺。” 苏州县令见求饶无果,一时失了神,眼中是一个笔直的素色身影,缓缓迎着日光,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入夜,顾知问辗转难眠,便轻步来到案前,轻轻捻着她的琴弦,小声问道:“湘雅,你睡了吗?” 湘雅微微抖了抖琴身,似是准许他弹奏。 顾知问眉间一舒,坐在案前整了整睡袍,垂眸轻拨琴弦,眼底流过几分愁意。 他徐徐弹着,初始时若细雨绵绵,闻之心底顿觉一阵舒缓。 可他指尖加快,音调骤降,又如同瀑流汹涌,一发不可收拾,似是愁绪难安,倾泻而下,愁思更愁。 “今日之曲,怎的这样忧愁?”湘雅不仅眉头紧皱,见他眼眶猩红,却心尖一颤,生出几分心疼。 她跪坐案上,伸手轻轻抹了抹他的眉心,杏眼中含着几分怜悯。 “顾知问,你说你天天这么辛苦,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的,非要谋这份差事作甚?依祖宗我看,倒不知早早将差事敷衍了事,回盛京歇息几日,好好养养你眼底的乌黑。”她语重心长,见眼前人这般清瘦,面上带着几分担忧。 “傻小子,你身子骨这般弱,非要争这功劳作甚?升官发财又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她厉声抱怨着,双手掐着腰,却惹得顾知问闻声一笑。 “傻丫头,我入朝为官可不是为了什么升官发财,说来你可别笑,其实我少时曾有个救世之梦,现在经了世事,理想虽没这般远大了,可却还是想要竭尽所能,让这世间命不由己之人,过得好些。”他抬眸苦笑,眼神落在窗外柳枝上的明月间。 “我知现下我力微薄,可只要我不断攀登,总有一天会救万民于水火,不负本心。”他长舒了一口气,指尖渐渐放缓,眼底闪过一丝星光。 忽闻窗外乌鸦啼叫,成群结对飞向远方,他眼神中的落寞尽数透出。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