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猫贪余温>历史军事>霸王!> 第308章 孙策封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8章 孙策封公(1 / 3)

四月刚刚入夏,江南烟雨迷蒙,香袭人,柳絮飘飘,宛如诗画中的仙境。

清风拂面,稻田万顷,犹如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仿佛仙境般的美景。近处,稻田波光粼粼,绿意盎然,稻穗低垂,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农民们身着粗布短褐,手持锄头,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或弯腰灌溉排水,调节水温;或挥汗如雨地除草施肥,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希望的笑容。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稻田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时而有白鹭翩翩飞过,点缀着碧绿的稻田,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灵动。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稻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美得令人陶醉。

这仿佛世外桃源的一幕,让人几乎忘记如今正逢乱世。江南承平了数年,百姓都说是因为诸葛家懂得寻龙风水之术,所以将建康城建在了长江的龙脉上,镇住了这翻腾扰攘的地下龙脉。

自建康这座都城兴起,江南真的是建起了小康之势,已经多年不闻兵戈。

但自北方来的一则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的打破了整个江南的宁静,袁绍称帝了,建国号大赵,定都于邺城!以魏郡为京兆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消息一传来,就连最底层的小民都知道,这天下又要再起战乱了!

袁绍称帝之前,觉得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袁氏五世公辅,百姓所归。称帝乃是应天顺民之举,无人敢抗。

群臣皆是众莫敢对。但直到称帝之后,他才发现是宇内沸腾,其不得人心甚矣!

民心思安,十分厌恶其称帝之举,尤其是外敌尚未肃清的情况下,强敌在侧,他就冒然僭越称帝,实在是引祸乱之举。

百姓物议纷纷,官员大量封印绶而去官,诸侯叛乱者无数。

匈奴单于便趁机割据于西河,言我知有汉家天子,不闻有赵氏天子也。

幽州本来已经大量臣服的诸侯,又纷纷驱赶了袁绍所任命的长吏。

关中诸将也是蠢蠢欲动,河内忠臣在按剑观望,各地守相都人心不安。

而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整个天下都在观望着孙策的反应!

只待孙策振臂一呼,所有人都会群起反应。孙策若是认同袁绍称帝,那各地诸侯、守相、世家、豪强等等都会抢先上书,以表忠心。

若孙策怒斥其倒行逆施,兴兵讨伐,则天下其他各路诸侯也必然顺从物议,揭竿而起,以遂野心。袁绍冒然称帝,既是拉开了自己的野心,也是给了无数人以拥众营私的机会。

而袁绍也是很快就看清了形势,或者说是在谋臣们的纷纷劝说下,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其称帝之后,就遣使以告孙策,并为嫡子袁尚聘孙策之妹。

此时孙策的表态,就关乎天下时局,四方兴安了!

可偏偏就在此万众瞩目之时,孙策却直接按而不发,从袁绍称帝,一直到八月,整整四个月,孙策仿佛在有意煎熬天下人,他一直未对袁绍的称帝有任何表示。

事实上,欲成大事者,必须要沉得住气。

绝不会像一个毛毛躁躁的年轻人一样,沉不住气,粗疏行事。

四个月对个人而言,或许的确是很长的一个时间。

可对一个势力而言,却是完全不足为道,更何况这个车马慢的时代,四个月可能刚刚把消息传到偏远地带,还未来得及发酵呢。

就算是后世,要宣战之前,经过四个月的沉淀都不算慢,在当下,更是非常从容。

在史书上,敌方秋季冒犯入侵,己方春季发兵反击,都是很合理的一个连贯脉络,后世完全不会觉得是己方软弱,只会觉得己方是谋而后动,在做战争准备。

所以四方的焦虑中,孙策很稳得住气度,甚至在八月丹桂飘香的时候,带着家眷离开了建康,搬到了昭明宫对岸的白鹭洲上垂钓,以磨练心性。

当然搬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躲袁绍的使节荀谌,这几个月来,荀谌是焦急不已,心中如烈火灼烧,短短几天头发就白了许多。

以至于他几乎天天到昭明宫中求见,孙策只得搬离昭明宫。白鹭洲在江心上,周围水师拱卫,没有水师应允,根本没人可以登洲,所以孙策总算是过了几天清闲的日子。

不过这乱世之中,孙策的这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肯定是长久不了。

孙策享受了没几天,赵云便对正在垂钓的孙策说道:“君侯,长史求见。”

对孙策的称呼,现在真的是已经关乎天下时局的体现了。

现在仍称孙策为君侯,就已经展现了江东文武的态度。因为袁绍在称帝之前就已经许诺过孙策了,若他支持袁氏为天子,袁绍将封孙策为王。

可随着局势的鼎沸,袁绍局面的焦灼,他已经顾不得当初的约定,一次次加码,最终到了现在,已经不等孙策表态,他就先遣使过来,封孙策为大赵吴王。

如果孙策表现出一丝丝认同袁绍称帝的举动,他的部下们这一刻就该称呼孙策为大王了!

孙策则眉毛一扬,说道:“长史来了?应该是有要事,让长史过来吧。”

很快张昭便在绣衣卫的引导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