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郭康耸耸肩:“上次普龙斯基不是介绍过一些么。他们日常就是这么……吃苦耐劳。”
实际上,按郭康所知,这种燕麦糊糊,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都是罗斯军队的军粮。放现在这个时代,恐怕比那会儿还稀罕呢。
在罗马人眼里,燕麦就是喂马的。要是让军团兵吃这些,非得掀锅哗变不可。但是,对罗斯人来说,这确实已经算是不错了。
“我们也不用垫付太多钱。一开始试点的时候,不用这么大的规模。而且,我估计,最开始的时候,乐意主动参与的人应该不会太多。”狄奥多拉也解释道:
“那里很多人,都被各路贵族和匪帮常年虐待,基本上不信任村里邻居之外的任何人。康弟弟之前,是抓住了难得的机会,才有了这么明显的效果。平常情况下,很难让人家轻易相信。只能招多少是多少,慢慢来了。”
“是的。我们还得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才行。”郭康也点点头。
到底需要补充多少,他暂时还没有概念。他那个世界,人们对罗斯地区的了解和详细调查,一般都是19世纪后期以后了,不见得能代表现在的情况。
按后人的计算,到19世纪末,普通罗斯农民,每天的能量摄入大概是2600卡路里,可以说非常的……减肥。但这些人,又必须从事重体力劳动。
因此,平日里,农民会字面意义上地躺平,每天能闲就闲,尽量减少任何额外的热量支出。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才会下地卖力劳动。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尽量减少直接累死的概率。
这种劳作模式,自然别想有什么高效的产出。适合“放养”的燕麦、黑麦之类,也就成了首选。除此之外,当地人还会种植一些更加方便的作物,尽量减少照顾田地需要的运动量。比如,他们就长期流行种植马唐。
这种东西也叫马唐草,和狗尾巴草有点类似,都是谷物的近亲。在塞里斯,这种东西是被视为田间杂草的,但在罗斯大地,它确实是一种作物。
马唐的生命力比较顽强,也不怎么需要照顾——毕竟它就是杂草。它那点产出,也和万年前,那些未驯化的禾作物祖先差不多,大致属于杂草的水平。由于主粮无论种多少,都会被收得差不多,区别不大。而罗斯大地也不缺少空间。所以,这种完全不费力气,但多少有点产出的草,还是可以带来点额外收入。而这,已经很不错了。
当地人会采集它们的草籽,拿着去古未远的工具,加工这种去古未远的作物。他们的农业,也因此长期处于这种怪异的状态。
虽然对那里也没有直接了解,但郭康解释了一通之后,皇后也觉得有道理,就没有反对。她思考了下,问道:“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么?”
“大致上就这些了。”郭康说:“我们必须对当地人移风易俗,让他们也真正地‘罗马化’。而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我们要一直支持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狄奥多拉也趁机向母亲说道:“这种计划,就看执行起来能不能保证政策稳定了。能做到这一点,或许比多给点钱还有用。”
“你这话说的,康斯坦丁也不是外人。”皇后笑道:“我们为什么不支持他啊。”
狄奥多拉看起来很高兴,热情地抱住母亲,亲吻了一下。
而郭康则摇了摇头。
这样说,搞得他好像是借着狄奥多拉的关系,实现自己阴谋的小人一样。但是,他觉得,这明明都是大实话。
一个地区的人,往往会因为历史原因,形成某些习惯,只靠自己是很难改变的。当年,红帐汗国的玉米先生,就考察过农业的情况,最后发现,大家还是只能种那些生命力旺盛,好种、好活、好收的作物。
他尝试在国营农场推广甜菜,然而这种作物比较脆弱,必须小心处理,结果就是农场里的甜菜都出不了糖。他还发现,莫斯科郊外的河滩,比较适合种植蔬菜,所以希望加以推广,但当地人还是只种大麦、小麦,因为这些作物处理起来相对方便,施肥、收割之类的工作,都是开着机器转一圈就行。而蔬菜就太麻烦了,大家种不来。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吃。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红帐汗国的稳定时代,人们已经不怎么担心饿肚子了,开始有条件挑选好吃的蔬菜。番茄和西葫芦这些,就很受欢迎。
然而,哪怕在莫斯科,进口的西葫芦罐头每次都会引起抢购。因为这些蔬菜需要精心照顾和定期采摘,而当地农民是没有这个心思的。所以哪怕那个时代,都要从罗马尼亚之类的地方进口才行。
至于最出名的玉米,他们也种不好。玉米先生亲自跑到气候适宜的乌克兰,考察田间情况,结果发现田间到处都是杂草,地里的玉米都焉了。拿望远镜偷看了一圈,发现农夫们都聚在一起聊天,就没什么人干活。最后,他只能推荐,大家还是种野豌豆和燕麦吧。因为当地人这个田间管理水平,大概就只能种这些了。
这些情况,导致他非常气愤,在回忆录里反复吐槽,认为这“败坏了玉米的名声,而且首先败坏了我的名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