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分年日程 》
【 翻译 : 八岁没有入学之前 , 读 《 性理字训 》。 每天诵读读字训三五段 。
在八岁入学之后读 《 小学 》 正文 。 每天只能读一本书 , 从小到大都应该这样 。 随着智力日见增长 , 可以从每天诵读一二百字慢慢增加到六七百字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学习量可以增大至干字为止 。 对于大的段落要细分成小段 , 每一小段一定要读百遍以上 ,
再背诵百遍 , 然后再对整段背诵二三十遍 , 这样用功的话可以使所学的知识终生不忘小孩子在学习时不能让他们天天写诗作对 , 白白浪费时间 。 现在的教学 15 岁之前还不能诵读 《 九经 》 正文 , 只是天天吟诗作赋就是这种弊端了只要记得 《 大学 》 学完 , 就学 《 论语 》, 然后是 《 孟子 》, 再然后是 《 中庸 》。
从 15 岁开始 , 就应当特别注重立志 。 做学问应该以明道为志 , 做人应该以成圣贤关志 。 有的人在 15 岁之前没有按照正确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学习 , 那么从现在开始可以直
接学习 《 大学章句 》。 但同时需要将 《 小学 》 的课程补上 。
从 15 岁开始读四书 , 经注 、 或问 、 本经传注 。】
《 小学书 》 毕 。
次读 《 大学 》 经传正文 。
读书 、 倍温书 、 说书 , 习字 、 演文 , 如前法 。
次读 《 论语 》 正文 。
次读 《 孟子 》 正文 。
次读 《 中庸 》 正文 。
次读 《 孝经刊误 》。
读书 、 倍温书 、 说书 , 习字 、 演文 , 并如前法 。
次读 《 易 》 正文 。
六经正义依程子 、 朱子 、 胡氏 、 蔡氏句读 , 参廖氏及古注 、 陆氏 《 音义 》、 贾氏 《 音辩 》、 牟氏 《 音考 》。
读书 、 倍温书 、 说书 , 习字 、 演文 , 如前法 。
次读 《 书 》 正文 。
次读 《 诗 》 正文 。
次读 《 仪礼 》 并 《 礼记 》 正文 。
次读 《 周礼 》 正文 。
次读 《 春秋 》 经并 《 三传 》 正文 。
前自八岁 , 约用六七年之功 , 则十五岁前 ,《 小学书 》、《 四书 》 诸经正文 , 可以尽毕 。
自十五志学之年 , 即当尚志 。 为学以道为志 , 为人以圣为志 。 自此依朱子法读 《 四书注 》。 或十五岁前用工失时失序者 , 止从此起 , 便读 《 大学章句 〗》、《 或问 》, 仍兼补 《 小学书 》。 读 《 大学章句 》、 《 或问 》
《 大学章句 》、《 或问 》 毕 。
次读 《 论语集注 》。
次读 《 孟子集注 》。
次读 《 中庸章句 》、《 或问 》。
次抄读 《 论语或问 》 之合于 《 集注 》 者 。
次抄读 《 孟子或问 》 之合于 《 集注 》 者 。
一一 《 读书分年日程 》
可知道 「 三通 「、「 四史 ,, 是何等文章 ? 汉祖 、 唐宗 , 是那一朝皇帝 ? 案头放高头讲章 , 床里买新科利嘴
一一 《 随园诗话 》
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 , 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 , 把 「 文选 「 上所有鸟兽鱼虫草木的 2
字和 《 康熙字典 》 上荒谬的古文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 …...
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 , 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 , 把我取了第一名
一一 《 由于晋江屏蔽 , 不知道五个字里哪几个字有问题 , 你们自己找一下书名吧 “
我 “ 是陈一枝独秀 》
一一 《 甘泉赋 》
关于古代高官是不是都会生僻字 :
宋神宗视察太学 , 数百名太学生施展浑身解数 , 纷纷撰写歌功颂德 、 粉饰太平的文章 , 希望能够嬗得皇帝的青睐 。 周邦彦精心构思 , 写下一篇万余言的 《 汶都赋 》, 以华丽的辞藻与繁复的典故远超同佛 。 最醒目的是 , 文中有许多古雅的生僻字 , 以至于当右丞李清臣奉命于送英殿上高声诵读的时候竟然结结巴巴 , 很多字根本读不出来 。
宋神宗大为惊异 , 很快便援升周邦彦为太学正
一一 《 中国最美诗词典评 》
关于科举文章生涩 , 就要刷下去 , 参考 :
嘉祜间 , 士人刘几好为险怪之语 , 学者躯然效之 , 遂成风俗 。 欧阳公深患之 ,